李淵面色漲紅,劉文靜心底確實也是如此認為,當年李虎來府上求親時,他還是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唐府上下誰將李虎看在眼底了。一介寒門,也要娶李淵之嫡女,這不是做夢嗎,而現在李重九據了幽州後,幾乎已是在勢力上,趕上了李家,與之達到一個平起平坐的地步。
連劉文靜都沒有想到李重九能有今日。
李淵冷靜下來,言道:“好吧,今日我李淵就承認當初的錯失,你立即修書一封,告訴他,只要他肯率幽州全郡,都歸附我李淵,我就既往不咎,還答允將三娘嫁給他為正室,他就是我李淵的女婿。”說完李淵直登上車,將車簾一落。(未完待續。。)
第兩百八十四章 天下之望
劉文靜從李淵那返回後,尋思了一番,就直接去了李世民的府上。
李淵晉陽起兵之後,李世民被封為燉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領右軍,實際上當時李建成,李元吉尚未返回太原,實際上太原城城內主持練兵乃是李世民。
晉陽起兵後,臨近太原郡的西河郡郡丞高德儒,不願降伏李淵。李世民當下率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突襲西河,攻城五日而下,將高德儒被俘後,李世民數其罪名將之斬首。
李世民初出茅廬,已是相當不凡。
所以劉文靜回到李世民府上時,見李世民正與一名年輕士子說話,雙方言談甚歡,一旁還有兩名突厥武將分別是史大奈,康鞘利。劉文靜一向善於觀人,認為李淵與李世民都是龍鳳之姿,天日之表的人物,而李世民則是更勝其父一籌,否則他也不會暗中投靠李淵父子,協助其反隋。
李世民隨意地坐在椅上,威儀不凡,言談親切,下首那名士子一席白衫,雖也是一名極其出色之俊傑,但和李世民相較下,相形見絀。
李世民見劉文靜笑了笑,言道:“薛兄,來我給你介紹,這位劉司馬乃是我們李府的大軍師,也是我與父親的知交。”
對方站起身來,向劉文靜拱手言道:“河東薛收,見過劉司馬,久仰大名。”
劉文靜看了不由驚奇,言道:“莫非是薛大夫之子,世稱河東三鳳之長雛嗎?”
薛收連忙。言道:“不想劉司馬還記得家父,三鳳之言不過鄉人抬愛罷了。”
劉文靜聽了不甚感慨。言道:“尊父才華蓋世,薛賢侄何必謙虛。可惜……”
薛收聞言,言語十分平靜,言道:“昏君害死家父,我早有意反隋久矣,現今唐公於晉陽起事,可謂負天下之望,我特來投奔李二郎君帳下,願為奔走。”
劉文靜笑著對李世民言道:“有薛賢侄來助,你可謂如虎添翼。”
當下李世民見劉文靜有話要說。直接讓他在薛收面前說了李淵欲招李重九為婿之事,以示對新入幕僚的薛收坦陳相待。
李世民聽了皺眉不語,劉文靜言道:“李重九一時意氣罷了,任他再有勢力,不會不知他寒門出身這劣勢。”
薛收這時拱手言道:“若是劉司馬對薛某可以信任,可將此事交由我來辦。”
李世民笑著言道:“薛兄我自是可以信得過了,但不知為何薛兄你卻主動攬此事呢?”
薛收笑著言道:“因勢成事罷了,天下大勢在於唐公一邊,明眼人都可以見得。薛某與溫彥博。范陽盧氏都有所交情,想來可以說得上話。”
原來薛收之父薛道衡,與太原溫氏交好,當年曾語溫家三兄弟。皆乃是卿相之才。
在南北朝時一名士人要想入官場,首先要成為名士。說你是卿相之才,你不一定成為卿相之才。最重要是誰說得。薛道衡出自河東薛氏,又乃是司隸大夫。當朝四品,本身就是天下名士。他能夠親口這麼說,無疑給溫家三兄弟踏入仕途,開了一天梯,這就是聲論的力量。
對於溫彥博而言薛道衡是有提攜之恩的,至於盧家更是好說了,當年薛道衡與盧思道併為北齊重臣,二人私交甚密,所以盧家也要賣薛收幾分面子。
李世民聽了,當下沉吟言道:“雖我不認為此事能成。但李重九乃是我的好友,我不希望與之為敵,能勸他回頭最好,免得日後說我們李家不給他情面。”
李世民聲音擲地有聲。
涿郡郡守府內,就在李重九推辭掉幽州刺史的第二日,涿郡三大士族皆是一併來到李重九府上拜訪。
這陣仗實是不小,李重九坐於主位,居於賓客之首的當然是范陽盧氏的盧子遷。
其次坐於他下首的則是,一名五十多歲,看似有幾分富家公的男子,時刻笑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