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縱橫十九局開端,徐福後人先落子
“不知賢弟可有眉目?”
“前些日子沒有,今天卻是豁然開朗。”
“願聞其詳。”
“不急,先回村子再說,師兄可信任荊兄弟?”
“當然信任。”
“那我們便拜託荊兄弟前往族中取靈藥,我二人前去取煉丹之法。煉製丹藥,乃需清淨之地,到時候說不得還要在荊兄族中借上寶地一用。”
“二位先生救我性命,此乃區區小事。在下這就回族中準備靈藥,靜待二位先生大駕!”
“那就辛苦荊賢弟了!”
“告辭!”
“後會有期!”
荊從算快步離去,不曾回頭,仿似要著急離開這是非之地。待他走遠,二人也才上馬,朝著雲石村趕去。
熟悉的小路,熟悉的竹林,熟悉的一草一木。宅院門口堆著的是三座“雲石”山,踏進門去,徒弟們都不在家,這個時辰,應該是在幽雲山上“開採”石頭。
兩人坐在那縱橫十九條的石桌上,屁股剛沾著石凳,常惠封就忍不急的問了出來:“師弟真有那煉丹之法的來路?”
也怪不了他,兩人行了月餘,一路上常惠封問了無數次,每次陸放都是吊著他的胃口,只把他整得茶不思飯不想,就連做夢時的囈語,也是在問:師弟,你當真有那煉丹之法的路子……
“哈哈,師兄啊,經營了這麼多年,眼看大事要成,你怎麼就突然沉不住氣了呢?”
“咳咳……愚兄這不是……愚兄,唉,讓師弟見笑了。”
“師兄可曾知道,當年徐福東渡扶桑一事?”
“《列子·湯問》裡記載,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其下無底,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其中有五山焉:一曰岱輿,二曰員嶠,三曰方壺,四曰瀛洲,五曰蓬萊。當年,千古一帝秦始皇下詔令徐福帶上三千童男童女去找的蓬萊仙島,就在那歸墟之中。”
“是也,當年徐福有沒有成功求到神仙之物,我們都無法知道。愚弟只知這扶桑長生秘方要訣共需要一千零一種藥材,我倆歷盡十五年,千辛萬苦,方才勉強湊齊。當年秦皇病入膏肓,得此神方也不可能有大量的時間去找尋藥材,即便找齊了藥材,趙高和那一堆奸妄賊子也不會放過徐福。徐福拿到此物,回去成功交差和無法交差都是死路一條,與其引頸前往咸陽受死,何不自我孤獨老死他鄉呢?”
“賢弟正解啊,愚兄怎麼就想不到呢?那,那徐福後人……”
“難道師兄忘記此物了嗎?”說著,陸放從懷中取出了一塊漆黑石條,正是那硝陽石。
“此物乃是長生丹的藥引,徐福若將之留下,會傳給何人?”
“當然是他的後人了!”
“哈哈,師兄不知,此物正是由徐福後人手中所得啊。”
“啊?那豈不是……豈不是,哈哈哈哈,愚兄先提前恭賀師弟了。”
“師兄啊,你我二人費盡心血,此番能得長生,非我一人之力,需我二人一同共往啊!”
“愚兄恭敬不如從命也!”
雲石村向來寧靜,夜幕降臨之時,更是四野無人,八方無燈。
淺淺的月光照耀在土石小道之上,徐大山家的房門卻咚咚的響了起來。那敲門的聲音不急不緩,就像是打更一樣。
“老頭子。”搖了搖身旁的徐大山,徐大娘便說:“好像有人敲門啊,你去看看。”
“咳咳咳……”一串長咳,徐大山也只能自嘆倒黴。
爬起身來探鞋下地,迷迷糊糊中竟是左右不分。
那門外的敲打徑自不停,一往如常的不急不緩。
“來啦,來啦,別催了!簡直是擾人清夢。”
一陣牢騷,終於是走到了大門。
那柴門方才開啟一個縫,一件冰冷鋒銳的物件便頂到了徐大山的脖子上。藉著月光一看,頓時他就清醒萬分。
那玩意,分明是一把殺氣騰騰的匕首。
“膽敢出聲,殺。”話聲來自於面前之人,聲音低沉、冰冷。
徐大山只好連連點頭。
聽得半天沒有動靜,徐大娘也牢騷道:“是誰啊,大晚上的?”
“沒什麼,可能是小貓小狗罷了,快睡吧。”面前之人又低聲道。
徐大山得了命令,此時小命就捏在別人的手上,他哪裡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