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一回 素梅尋主投匡胤 韓龍誇官遇子明

匡胤登基汴梁,志在定國安邦。

御駕親征下南唐,鞍馬勞乏飽嘗。

不料壽州被困,解圍全靠賢良。

金定掛帥除霸強,英名萬世流芳。

幾句《西江月》道罷,引出一段《劉金定大戰南唐》的故事。

話說庚申年(公元960年)正月,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得了後周恭帝柴宗訓的社稷,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大宋,定都汴梁。

趙匡胤是大宋朝三百二十年開疆展土的第一代皇帝。

趙匡胤登基之後,大赦天下,廣開賢路。對外,屯兵邊陲,防範侵患。對內,興辦水利,疏通河道,勸農耕作,鼓勵墾荒,禁伐桑棗,減免役稅。數年後,政通人和,百廢俱興,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國泰民安,普天同慶。

朝內群臣,文忠武勇。文官有:丞相趙普、軍師苗光義,還有謀士竇義、王苞、魏仁甫。武將有東平王高懷德、汝南王鄭子明、慶平王張光遠、慶逍王羅延西、一字並肩王趙光義;還有護國侯呼延鳳、平東侯高懷亮、太原侯曹彬、鎮國侯曹翰、定國侯馬全義、保國侯樂元福、順國侯石守信、安國侯史彥超、金臺御使潘仁美。真是藏龍臥虎,人材濟濟。

單說這一天,正是早朝。文武官員早早到朝房候旨。天光放亮,只聽“當、當、當”,“咚、咚、咚”,金鐘玉鼓齊鳴,皇帝升殿。文武官員撩袍端帶,踏金磚、走御路,越過鶴鹿同春,來到金闕品級臺前,山呼萬歲、萬萬歲。

這才是青雲靄靄紫雲獻,太祖炎帝坐金殿。文武見駕已畢,文東武西兩廂站立。君臣共議裕國富民之策。這時殿頭官見駕:“啟奏萬歲,午門外來了兩個人,是一男一女。男的自稱是山西太原人,姓韓名龍,女的是他的胞妹叫韓素梅。他說和陛下是親戚,今日護送胞妹進京見駕,不知龍意如何?”

“這個……”趙匡胤聽了這番話,腦袋“嗡”地一聲,耳鳴心跳,兩眼發直,半天說不出話。殿頭官心裡納悶:哎,皇上怎麼不說話呀,你是見?還是不見?文武群臣你看我,我看你,面面相覷,暗暗嘀咕:萬歲是怎麼啦!腦袋發木,二目發呆,光張嘴沒有聲音,得了什麼急症!剛登基就要駕崩呀!霎時,金殿上鴉雀無聲。

此時趙匡胤可為了大難了。心想,韓素梅呀韓素梅,你們早不來晚不來,怎麼等我上早朝,當著大臣的面你們來了!成心叫我丟人呀!趙匡胤半天沉思不語,心亂如麻,不知是喜是悲,是恩是怨。是見不見呢?想起當初那段不體面的事,弄得他臉也紅了,脖子也粗了,血壓上來了。那時候沒有量血壓表,要是有,給他量一量,高壓至少得有一百八。

說了半天,趙匡胤他有什麼不體面的事呢?這還得從趙匡胤的父親趙弘殷談起。

想當初趙弘殷保的是後漢隱帝劉承佑,官拜殿前都指揮之職。趙匡胤年輕,沒事可做,是個公子哥,早早給他娶妻。妻子賀氏,生下一子叫德昭。別看有老婆孩子,他才十幾歲,家裡不愁吃穿,什麼也不管,趙匡胤除了習文練武,就和他的朋友張光遠、羅延西東遊西逛,三個人在一起吃喝遊逛。

有一次,三個人吃酒帶醉到城隍廟玩耍,看見廟裡的泥胎塑得栩栩如生,風吹不著,雨淋不到,受香火,享供果,太美了。見有些愚民磕頭上供,三個人氣不公,一時淘氣,把泥像搬到廟門外,叫泥胎靠牆站立;把一匹泥馬抬到街上,三個人騎在泥馬身上,鞭打棒錘,把泥馬砸塌了架,三個人哈哈大笑,揚長而去。

當時看熱鬧的百姓氣得跺腳罵。這件事偏叫五城兵馬司看見,這個小子素日和趙弘殷不和,總想抓趙弘殷的錯處,排除異己,但沒有機會。今天見趙匡胤大鬧城隍廟,砸壞泥馬。他抓住這個把柄,上殿奏本,狀告趙弘殷縱子作惡,拆毀廟宇,玷汙神靈,攪亂民心,應該嚴辦。拿現在話說:破壞社會治安,應該拘留審查。

皇上劉承佑准奏,罰趙弘殷一年俸銀,重修神像,把趙匡胤判了充軍發配,到太原服三年徭役。

按理說趙匡胤砸壞神像是不對,應該處罰。但是,充軍三年是判重了。趙匡胤不服,臨出京城把朝廷大罵一頓。說什麼也沒用,還得去太原。太原府的知府名叫竇義,他和趙弘殷是好朋友,都在一殿稱臣,同僚兒子闖禍發配,又判重了,就有心關照一二。故此,竇義叫趙匡胤在太原服了兩年苦役就釋放了,可是不能回京城,還怕他在太原闖禍,竇義便把他留在家中,安排吃住,待為上賓。每日勸他習文練武,不要荒廢光陰。

一晃過了倆月,趙匡胤呆不住了。想起父母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