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佗!是華神醫!”
華佗言罷,人群中不由有人驚呼。
華佗神醫之名,早已傳遍大江南北,世人或許不知皇帝是誰,但卻不可能不知華佗之名。
張塵雖然早已透過【洞察之眼】知曉了華佗的身份,此時卻也佯裝驚訝地道:“原來是懸壺濟世,活死人、肉白骨的華神醫,請恕晚輩有眼無珠,不知前輩身份,方才竟還玷汙醫刀,實在是該死!”
“呵呵,張大人切勿如此。”華佗笑道,“醫刀於在下手中,不過救一人之命,但於大人之手,卻能救下全城百姓。”
張塵不禁一陣汗顏,道:“華神醫謬讚了。”
“事不宜遲,在下即刻啟程,奔赴郡中。張大人且自寬心,數日之內,郡中的委任狀必至,屆時大人當可大展拳腳。”
“果真如此,子凡必厚禮相謝。”
“哈哈,在下豈是貪戀財貨之人?”華佗笑了笑,正欲離開,卻忽然想到了什麼,轉身問道:“只有一問,不知大人能否解惑?”
“先生請講。”
華佗捻了捻鬍鬚道:“方才大人說的,曾得方士傳授的療愈百毒之法。不知究竟是真還是假?”
張塵笑了笑道:“真假參半。”
“哦?大人此言何意?”
“剖腹刮腸之說,自是扯謊。”張塵笑了笑,“不過,兩年前,我確曾見到一位方士,為一位臂上中了毒箭之人治療。”
“那人病症如何?那方士又是如何醫治的?”華佗急忙追問道。
“那人手臂受弩箭之傷,箭頭帶毒,毒已至骨,若不早治,則此臂難保。”張塵言道,“那方士的救治之法,便是先命人立一木柱,上釘銅環,再叫那人將手臂穿於銅環之中,用繩子繫好,而後用被子矇住頭面。待醫治之時,先用尖刀割開皮肉,直至於骨,颳去骨上箭毒,用藥敷之,最後以線縫其傷口。”
張塵言罷,華佗不禁面露驚詫之色,道:“在下行醫數十載,還從未見過如此駭人的醫治手段!不過這方士所用之法,也的確頗合醫理。只是如此這般,豈不疼痛非常?難怪要立柱釘環,以被蒙面了。”
張塵搖了搖頭,笑了笑道:“非也,那人並未立柱釘環,也未曾以被蒙面。而是命人拿來酒肉,一面飲酒吃肉,一面與在下弈棋。任那方士如何施為,他卻只談笑風生罷了。”
“世間……竟有如此神人!真英雄也!”華佗聽罷,不由得暗自感嘆。
張塵心下暗想,世間當然有如此神人,威震華夏九州的關二爺,豈容小覷?而為他刮骨之人,亦非什麼方士,正是老爺子您吶!
只見華佗長嘆一聲:“在下行醫半生,今日方知‘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多謝張大人,在下受教,這便去了,還請大人靜候佳音。”
“晚輩恭送華神醫。”
張塵說著,深施一禮。一眾百姓也紛紛行禮相送。
華佗徑自離開,張塵隨即下令,將趙雄幾人的屍首運回縣衙,並通知其家屬前來收屍。
隨後,張塵叫萍兒和幾名僕役繼續施粥,自己則是帶了吳管家和其餘的差役來到縣衙。
一到縣衙,就見幾名差役綁著一箇中年文士模樣的人等候在大堂。張塵一問才知,原來這人名叫張福,是縣衙的師爺,也是趙府的管家。
方才他們聽說,張塵在市集殺了趙雄、郭大勇,還接任了縣令,便將此人綁縛於此,專等張塵回來發落。
張福此人,張塵還是有所耳聞的。在原主的記憶裡,他倒是沒幹過什麼壞事,還多次規勸過趙雄收斂,也因此不為趙雄所喜。
今日趙雄在市集公然發難,都未將他帶在身邊,足見已不信任此人了。
張塵正自暗想,這邊張福見了,急忙下跪叩首,磕頭如搗蒜一般,連連乞求饒命。
張塵眯著眼,上下打量了他一番。
【姓名:張福】
【擁有詞條:聚攏民心(藍)、和氣生財(綠)】
【聚攏民心(藍)】:你擅長聚攏民心,能夠吸引流民在此安居。(委任城中官職,人口數量小幅提升)
【和氣生財(綠)】:你待人和善,本城的商人都很給你面子。(商業交易機會小幅增加)
張塵心裡不由得樂開了花。
沒想到這個張福,倒還是個寶貝。
【和氣生財】能夠提升交易機會,而自己的【財運亨通】則是提升每一次交易所得的收益,搭配起來簡直就是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