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趙良嗣剛剛從北方回到東京,又接連與皇宮中的皇帝,以及眾要臣商議結盟之事。
聽說最後商議的大致結果是,宋金兩國會一併攻打遼國,然後共分燕雲十六州。
那趙良嗣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在東京沒待多少時日,就又收拾好東西出發去北方了。
這司馬懿本去結交一下這趙良嗣的計劃也落了空。
但就從目前所得知的訊息來看,也足以推演出很多東西來了。
那趙良嗣說了一個很重要的情況,那就是金國僅僅用了一日時間,就將遼國上京攻下,戰力可謂是十分的強悍。
,!
然而從皇帝和眾臣的反應來看,似乎都並未將此事當成一回事。
這一點當日朱勔在跟他說起的時候,就表現得很明顯了,朱勔是以說笑的口吻說出來的。
朱勔還說那趙良嗣是為了逃脫責罰,所以才故意誇大了金國人的實力。
不過一群從深山老林中跑出來的野蠻人,再厲害又能夠厲害到哪裡去呢。
金國之所以能連戰連勝,那也是因為遼國自己內部出現了政變而已,所以才讓他們撿了便宜而已。
至於那趙良嗣為什麼要這樣說,原因也很簡單,就是他將這結盟之事搞砸了。
這個搞砸了,並不是結盟出了問題,而是條件出了問題。
明明談的條件是,宋國要燕雲十六州,結果趙良嗣卻只談了六州下來,所以誇大金國實力也是為了免掉責罰。
司馬懿聽了,笑了。
他知道,那趙良嗣所言,絕非虛言。
那些女真部落的人,既然能從深山老林中走出來,這本身就是一種實力。
而這遼國怎麼說也是立國百年了,面對女真部落的叛亂,不但久久未能鎮壓,反而自己還丟城丟地,這又是一種實力的表現。
這哪裡還需要親眼去看,這局勢不是已經很明顯了嗎。
所以司馬懿此時的結論是,與虎謀皮,他日必為虎所噬。
想到這裡,他就算是真正明白了公孫勝的那句‘北方有變。’
這個北方有變,指的就是即將起勢的金人。
於是司馬懿的目光,又從輿圖的東南一帶,移至了北方一帶。
他甚至都已經能夠想象,待遼國滅亡之後,大宋也將遭到金國南下的巨大威脅。
而如今外強中乾的大宋,又能夠擋得住有著起勢之威的金國嗎。
還有那共分十六州,或者六州的結盟條件,這一點就真的很重要嗎。
只要有實力,多少州拿不下,沒有實力,全給你也守不住。
但很快,司馬懿的嘴角微微翹起。
成就大事最重要的天時,就快要來了。
而他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儘快完善人和。
:()當司馬懿穿越北宋,誤上梁山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