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日夜不休,總算很快將兩處渡口修復,糧草輜重這才及時輸送過來。
于禁與夏侯淵雖然敗了一陣,但並不氣餒,接到曹操軍令,讓他二人時常騷擾敵軍。
因此秦炎派遣黃忠據守延津,太史慈據守燕縣。
每每於禁夏侯淵前來,兩人都領軍來戰,互有勝負,但都未大的傷亡。
曹操因為擔憂許都日久生變,於是讓曹仁負責官渡的防禦部署,獨自返回許都,震懾周邊勢力。
曹仁接手指揮,令大軍在官渡安營紮寨,築起土城,讓夏侯惇親自把守隘口。
“曹仁在官渡,廣設營寨,看來是想要在那裡與我軍決戰。”
秦炎看著地圖上的官渡,感覺自己與袁紹一般,竟然也遇到了官渡之戰。
“但我可不是袁紹。”
秦炎心中暗道,他並非袁紹,不會犯下烏巢的錯誤,麾下文武也都是團結一心,曹操與當時也不可同日而語。
“敵我兩軍都是兵力相當,糧草也都充足。”
註定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戰鬥。
秦炎與于禁在前線寸土必爭的時候,曹操在許都,接見了劉表麾下使者韓嵩。
劉表見劉備佔據宛城,也開始蠢蠢欲動,但見曹操坐鎮許都,又不敢妄動,派他來一觀虛實。
曹操自然清楚劉表的心思,於是對韓嵩加以拉攏,讚賞他高風亮節,又以朝廷的名義冊封他為零陵太守,成功分化了他與劉表兩人。
等韓嵩回到襄陽,見到劉表,陳述了曹操威德,認為曹操將會取得最終勝利,此時劉表不應該與他為敵,反而應該將子嗣送到許都為質,以示友好。
劉表大怒,但顧及韓嵩的名望,這才沒有對他痛下殺手,但也打消了趁機進攻曹操的想法,只讓文聘守好疆土,同時防備劉備。
“主公,孫策在江東,被許貢門客刺殺身亡,其弟孫權接掌江東,正在鞏固自己的權勢,此刻無意北上討伐曹操。”
秦炎聽聞孫策遇刺身亡,心中也在嘆息,對他的死亡感到惋惜。
“若是孫策未死,此時必定已經揮師北上。”
此事對於曹操而言卻是十分利好的訊息,沒有了江東的威脅,讓他能夠更加專心與秦炎交戰。
“少了江東的牽制,曹操就有餘力調動兵馬北上,決然不能讓他繼續再往官渡增兵。”
秦炎聽著眾人的話語,傳令周泰水軍出高唐港,協助臧霸渡河進攻青州,又讓張繡統領烏桓騎兵,隨後趕往青州。
曹操接到麴義求援,果然讓李通將徐州守軍調動,去往青州相助。
“秦炎藉助水軍戰船優勢,處處領先我軍。”
隨著戰局發展,曹操越發感覺被動,好似每一步部署,都被秦炎牽動。
李通剛到徐州,就接到戰報,張繡帶領烏桓騎兵在青州所向披靡,與臧霸緊密配合,接連攻下城池,已經在青州站穩腳跟。
“倒是差點將烏桓人忘記了,秦炎北征烏桓,看來也是早有預謀,有烏桓士卒相助,他便能在青州開闢出新一處戰場,又將我軍兵力牽制住部分。”
曹操看著如今的局勢,已經逐漸對他不利。
河內丟失,不僅讓他失去了直搗鄴城的機會,也讓司隸陷入夾擊的態勢中。
青州也有戰事,一旦麴義被打退,那麼就能直接威脅到徐州,如今他大軍所需糧草,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徐州供應。
加上兗州正面戰場,秦炎步步為營,將戰線推進到陽武,也快要逼近到官渡。
此時戰事已經持續了近半年之久,如今又到了九月,正是穀物成熟之際。
“曹操昔日將白馬百姓全都遷走,這些穀物,反倒成了無主之物。”
秦炎看著田地中已經泛黃的作物,想到曹操必然也會派大軍前來搶奪。
“此時若是放一把火,必能讓曹操顆粒無收。”
賈詡稍一思索,心中便有了計策。
“此計雖好,但實在浪費,若是致使當地百姓沒有口糧過冬,造成饑荒,有傷天和。”
秦炎雖然感覺此計不錯,能夠打擊到曹操,但是感覺未免有些不妥。
“可傷天和但不傷文和。”
賈詡對此並不在意,戰爭本就殘酷,難免有所波及,即便他不燒燬,這些糧草最後絕大多數也會落入到曹軍營中。
秦炎還是決定聽從賈詡的計策,讓部將召集士卒,將處在他大軍控制範圍的糧草全都搶收,而後一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