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日,周瑜找到諸葛亮,與他商議軍事。
“兩軍水戰,當以弓箭為先,但軍中正缺箭矢,不知孔明是否願意督造箭矢十萬支?”
諸葛亮不假思索,就將這件差事答應下來。
“都督委任,自當效勞。不過十萬支箭,都督打算何時用到?”
見諸葛亮答應下來,周瑜心中有些欣喜,“十日之後,孔明可否辦到?”
“十日太久,秦軍隨時都有可能渡江,自然越快越好,不如就以三日為期限。”
諸葛亮主動縮短期限,給了周瑜藉機處置的理由,立刻乘勢追進:
“軍中無戲言,孔明切不可玩笑。”
“不敢戲弄都督,在下願意立下軍令狀,若是不能如期完成,甘願受罰。”
諸葛亮成竹在胸,向周瑜立下軍令狀,承諾三日時間完成十萬支箭矢的打造。
“既然諸葛亮自尋死路,就不能怪我了。”
周瑜手拿軍令狀,見到上面諸葛亮已經簽字畫押,心中更加欣喜。
“十萬支箭矢不是小數,三日之內如何能夠完成?”
諸葛瑾此前勸說諸葛亮投靠江東不成,便一直留在周瑜水寨,得知諸葛亮立下軍令狀,心中不免有些替他擔憂。
“若是尋常方法,必然難以完成,我自有計策,還需兄長保密。”
諸葛亮也知道周瑜對他懷有殺心,想要藉機除掉他,一旦周瑜吩咐匠人故意拖延時間,那他必然要被軍法處置,因此幾日時間,都已經沒有太大關係。
“兄長借我二十隻船,每船要軍士三十人,船上都用青布作為帷幔,再在每艘船上放置千餘個草人,分別安置在船隻兩側。”
諸葛瑾在江東作為重臣,手中也有些權勢,這些事情對他而言輕而易舉。
“此事兄長切莫告知他人,否則被公瑾知道,我這計策必然失敗。”
諸葛亮再次叮囑諸葛瑾,千萬要替他保密。
劉備水寨中,也得知諸葛亮接下軍令狀,三日時間製造十萬支箭。
“孔明還是有些意氣用事,若是周瑜讓軍中匠人從中作梗,必然不能完成,到時受到責罰,便是讓我失去臂膀。”
為了幫助諸葛亮如期完成,劉備命令麾下將士日夜不休,加緊製造箭矢,以求能夠幫助到他。
諸葛瑾繫於親情,私下調撥出快船二十艘,並且按照諸葛亮的要求,一一佈置下去。
一連等了兩日,都不見諸葛亮有任何動作,讓他也有些焦急。
等到第三日,才有士兵告知諸葛瑾,諸葛亮在夜色中出了水寨,往對岸秦軍水寨去了。
“江面大霧瀰漫,本就難以分辨,又是黑夜,如此貿然前往秦軍水寨,萬一在江上迷途,孔明危矣。”
諸葛瑾連連嘆息,對諸葛亮的做法他並不清楚,但心中卻是關切他的安危。
“江中大霧,秦軍摸不清我這裡虛實,必然不敢出水寨迎戰,只能射出箭矢襲擾。”
諸葛亮看著秦炎軍中水寨的隱約輪廓,心中充滿自信。
“將船隻調整方向,船身與秦軍水寨綿延方向一致,並列排開。”
等到士卒將快船按照他的命令擺開,諸葛亮又下令讓士卒擂鼓吶喊。
“霧氣瀰漫,難以分辨敵軍虛實,還是不宜貿然出寨。”
甘寧聽到江面上有敵軍擂鼓吶喊,一時間又難以辨別虛實,只好下令讓水寨中射出箭矢,阻止敵軍靠近。
“再去旱寨稟告主公,讓他派弓手前來增援。”
秦炎接到甘寧的求援,略一思索,就想到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
“傳令張遼、徐晃,讓他二人領一萬弓手,支援甘寧水寨,不要用普通箭矢,使用火矢。”
“再讓水寨中的投石機啟動,敵軍既然想要趁亂襲擾,那就要給他迎頭痛擊。”
秦炎接連下了兩道軍令,想到此時諸葛亮怕是已經借到一半箭矢,心中有些惱怒。
“希望這兩道措施,能讓諸葛亮功敗垂成。”
不出秦炎預料,等張遼、徐晃趕來,甘寧已經讓水軍射出了上萬支箭矢,接到秦炎的命令,甘寧感到有些莫名其妙。
投石、弓箭一齊發射出去,瞬間讓灰濛濛的江面上出現一道道光點。
諸葛亮正滿心躊躇,等待秦炎將另一側草人全都射滿箭矢,就感到江面上有重物砸落,激起一道道水花。
“先生,秦軍水寨中向我軍拋射投石,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