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蕭瑀、韓仲良、李孝恭、房玄齡、杜如晦、李靖、高士廉、陳叔達、杜淹。”
李世民把朝中重臣,全都叫來,除了正在忙著修建製糖工坊的段綸。
很快,一眾大臣全部到齊。
在見到長孫無忌也在,眾人也都猜到,李世民召他們過來,是為了即將到來的災民。
不少人都多看了幾眼,坐在一旁的趙銘。
他們之中,倒是有幾人去蘭桂軒的時候,見到過趙銘。
心中奇怪,為何趙銘會在這裡。
趙銘被看得渾身不自在,扭頭對李世民說道:“陛下你與諸公商量國家大事,我就先回去了哈?”
李世民一擺手,“你在也無妨,一會朕還有事與你說。”
“陛下,這樣不太合適吧?我就一個平頭老百姓。”趙銘苦著臉說道。
“朕允許你旁聽,那就合適。”
趙銘無奈,坐在自己位置上,眼觀鼻,鼻觀心。
李世民不再理會趙銘,看向眾臣,“想必你們也都知道了,北邊雪災,有大量災民正向長安湧來。”
眾人紛紛點頭,他們不是各部尚書,就是各省一把手,這樣的大事,自然第一時間知道。
“諸位,如何安置這些災民,都說說吧。”
眾人安靜了下來,誰也不想先開口。
李世民見狀,只好點名,“蕭愛卿,你先說說。”
蕭瑀對著李世民拱了拱手,“陛下,此事還需要先聽聽韓尚書怎麼說才是。”
李世民眼底閃過一抹隱晦,蕭瑀這敷衍的態度,連裝都懶得裝啊。
趙銘看著蕭瑀,心中想著有關宋國公蕭瑀的一些資訊。
蕭瑀尚書省左僕射,比長孫無忌的右僕射還要高上一些。
因為李世民之前擔任過尚書令,所以李世民登基後,尚書令一職就空了下來。
尚書省實際長官,就是左右僕射,其中又以蕭瑀這位左僕射為主。
論起來,李世民還要叫蕭瑀一聲表姑父。
韓仲良見李世民目光投向自己,立即拱手道:“陛下,民部已經在緊急從周邊州縣調糧,以確保災民到來,可以立即施粥。”
李世民微微頷首,“嗯,切記無論如何,一定要保證災民不被餓死。”
杜如晦主動說道:“兵部到時候會派出城衛軍,維持災民的秩序。”
房玄齡看向韓仲良,“韓尚書,民部如今還有多少錢糧?”
“災民到來,若只是施粥,沒有一個棲身之所,這天寒地凍,恐怕是……”
長孫無忌也跟著道:“邢國公所言甚是,災民居住的問題,必須要解決。”
房玄齡此時還是邢國公,貞觀三年改封魏國公,貞觀十一年又改封梁國公。
韓仲良苦笑,“民部現在最多隻能拿出兩千貫錢。”
“韓尚書,你莫不是在開玩笑?兩千貫錢,能做什麼?”蕭瑀大聲道。
所有人都沒有接蕭瑀的話茬,李世民眼底更是閃過怒火。
民部沒錢,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與突厥簽訂的渭水盟約。
蕭瑀大聲質問,明面上是針對民部尚書韓仲良,可實際上是在打李世民的臉。
趙銘猶如一個旁觀者,把眾人的反應全都收在眼裡。
尤其是蕭瑀,在質問完韓仲良後,居然特意望向李世民。
趙銘不由心中吐槽,蕭瑀是在作死啊,居然分不清大小王。
李世民嘆息一聲,“好了,現在是要大家想辦法,如何安置好災民,其他的話就不要再說了。”
蕭瑀對著李世民一拱手,“陛下,民部拿不出錢,我等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哎……”
李世民沒有理會蕭瑀,他現在看到對方就覺得礙眼。
李世民再次強調道:“諸位,都再仔細思索一下。一定要妥善安置災民。”
作為李世民大舅哥,也是李世民最為倚重之人,長孫無忌當下站了出來。
“陛下,臣願意捐五百貫錢,用以災民的安置。”
李世民臉色總算帶了一絲笑意,“嗯,輔機有心了。”
長孫無忌挑了頭,其他大臣也緊跟著表示願意捐錢出來。
房玄齡第二個說道:“陛下,臣也捐五百貫。”
“臣也捐五百貫。”杜如晦緊跟著說道。
其他幾人見狀,不管願不願意,也紛紛表示願意拿出五百貫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