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乾意離開了長安,除了王珪和韋挺之外,並沒有人知道。
崔、王、鄭、韋幾家,暫時性的安靜了下來。
朝中對趙銘的彈劾,也瞬間少了許多。
趙銘依舊很少去工部點卯,每天忙得飛起。
不僅是趙銘忙,長孫衝他們一個個也是忙得飛起。
青磚的生意實在太好,完全就是供不應求。
這段時間,長孫衝他們都在加急的又建了幾個磚窯。
即便如此,每天依舊有著不少人在等著磚出窯。
趙銘並沒有在磚窯,他每天都是在鐵坊裡面。
對於別人來說,鐵坊乃是機密重地,別說進去,但凡靠近十步內,鐵坊守軍可以直接射殺。
即便是房玄齡和長孫無忌他們到來,也需要站著是不開外,等到驗明身份,才可以進來。
不過,這些對趙銘都是無用。
畢竟,整個鐵坊,都是因為趙銘才有的如今局面。
這些天,趙銘總算是帶著匠人,把鋼筋給搞了出來。
雖然強度完全沒法和後世相比,但對於趙銘來說,已經完全足夠了。
“好了,這些鋼筋你們先慢慢生產一些,然後全部囤在倉庫裡面。”
趙銘交代完畢,帶著小徐離開了鋼筋生產車間。
小徐,是趙銘在鐵坊發現了一個好苗子。
趙銘打算好好培養小徐。
趙銘接下來就是要開始研製水泥,還有玻璃。
這兩樣東西,有多麼的重要趙銘很清楚。
一旦成功研發,那將是劃時代的產品。
這兩樣東西,趙銘都會帶著小徐,讓他儘可能的掌握其中的原理。
時間過得很快,一晃天氣都已經開始轉涼。
趙銘這段時間,都是帶著小徐,整日的對水泥和玻璃的原料進行各種比例的配比。
不管是水泥,還是玻璃,趙銘也只是知道大概的製作過程。
幾個月下來,水泥已經有了一個穩定的配方和生產流程。
玻璃還差一些,每次的做出來的都有著氣泡。
小徐一開始,見到那些帶著氣泡的玻璃,被老師當垃圾一般扔掉,別提有多心痛了。
到了現在,小徐也如同趙銘一般的心態。
趙銘也決定先生產水泥,玻璃後面再進行改進。
這日,王德找了過來,李世民宣趙銘進宮。
趙銘交代了小徐後,同王德往皇宮方向去。
今天趙銘沒有坐馬車,而是騎馬。
馬背上,趙銘詢問道:“老王,陛下宣我所為何事啊?”
王德搖頭,“趙縣子,奴也不知。”
“不過 ,陛下這幾日心情甚好,想必宣趙縣子也是好事。”
趙銘點了點頭,心中開始猜測。
王德說李世民最近心情好,趙銘當即猜測應該是與秋收有關。
今年乾旱,原本很多地區,按照以往就算是不絕收,也會最少減產六成以上。
結果,趙銘搞出來了抽水,緩解了旱情,保住了秋收。
李世民高興,估計就是聽到各地豐收的奏摺吧。
不過,趙銘心中依舊疑惑,就算是因為秋收高興,也不至於急匆匆的宣自己進宮才是。
帶著疑惑,趙銘跟隨王德一路來到御書房。
“陛下,趙縣子到了。”
王德小聲稟告。
“趙小子,自己進來。”
李世民對著屋外大聲喊道,都不用王德咋跑出去傳話了。
趙銘聽到李世民的喊聲,當即推門進去。
進去屋內,趙銘一見裡面的人,不由一愣。
屋內禮部尚書全在,即便是最近都是在家養病的杜如晦,滿臉病殃殃的斜靠在椅子上。
除了六部尚書之外,還有李世民的心腹愛將尉遲敬德、程咬金、侯君集。
趙銘按下心中疑惑,對著李世民揖禮。
“參見陛下!”
“自己找位置坐。”李世民隨口說道。
只要不是在朝會之上,李世民與自己的心腹大臣之間,都很是隨意,也沒有那麼多的規矩。
王德很有眼力見的搬來一把椅子。
“趙縣子你坐!”
趙銘拍了拍王德肩膀,“謝啦老王,我改天請你去平康坊。”
王德臉上笑容一僵,隨即幽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