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雲層,灑在洛陽皇宮的宮牆上,卻未能驅散籠罩在這座宮殿的凝重氣氛。
關中傳來訊息,長安光復,聯軍成功擊敗劉漢的軍隊,北宮純的西涼騎兵此次立下汗馬功勞,劉耀率領殘部倉皇逃回黃河以北。這一捷報迅速傳入宮中,司馬煜龍顏大悅,即刻宣邵明珠進宮,司馬越也在一旁。
邵明珠匆匆入宮,行過禮後,司馬煜臉上滿是欣喜之色,說道:“邵愛卿,長安光復,此乃天大的喜訊,你之前的預判精準無誤,實乃我朝之幸。”
邵明珠謙遜地回道:“陛下過獎,此乃將士們用命,各方齊心協力之成果。”
司馬煜微微點頭,笑容稍斂,說道:“然眼下又有新的憂患。王彌進犯兗州,局勢危急,不知愛卿對此有何應對之策?”
邵明珠略作沉思,拱手說道:“陛下,王彌此次進犯,來勢洶洶。但據臣所知,其軍隊長途奔襲,糧草補給恐有困難。且其士兵疲憊,士氣未必高昂。若我朝能迅速調兵遣將,與苟曦將軍形成東西夾擊之勢,或可破敵。”
司馬越在一旁說道:“子卿所言有理。但如今洛陽周圍烽火連天,各方兵力分散,調配不易,中央的五萬精銳是萬萬動不得的。且今年開春至今,一場雨未下,河南旱災之勢漸顯。若此時大規模出兵,糧草供應和百姓生計皆成問題。”
邵明珠看向司馬越,說道:“太傅所言極是。但王彌若不除,必成大患。此時若不出兵,待其勢力坐大,更難應對。”
司馬煜眉頭緊鎖,說道:“邵愛卿,那依你之見,該如何調配兵力?又如何解決糧草問題?”
邵明珠沉思片刻,說道:“陛下,可先從洛陽以及周邊調集部分精銳,與附近郡縣的守軍會合,組成先鋒部隊,迅速趕赴兗州。同時,徵調民夫運輸糧草,保障後勤。”
司馬越說道:“如此大規模的調動,恐怕會影響洛陽的防禦。”邵明珠聽完知道司馬越是不會調動他最後的本錢去跟王彌消耗的。
於是回道:“太傅,可加強洛陽城防,招募新兵進行訓練,以防萬一。”
司馬煜點了點頭,又問道:“那對於旱災,愛卿有何良策?”
邵明珠說道:“陛下,當務之急是開倉放糧,賑濟災民。同時,組織百姓打井取水,興修水利,從其他地區調運糧食。”
司馬越說道:“開倉放糧只能解燃眉之急,且從外地調糧,路途遙遠,耗費巨大。”
邵明珠接著說:“太傅,可鼓勵富商大戶捐糧捐錢,朝廷給予相應的賞賜。另外,可下令禁止糧食囤積居奇,穩定糧價。”
司馬煜說道:“此計可行,但如何確保富商大戶願意響應?”
邵明珠回道:“陛下,可派官員上門勸說,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若有頑固不化者,以律法嚴懲。”
司馬越說道:“子卿,本王考慮通知王浚派段氏鮮卑的騎兵南下,協助攻打王彌,這樣洛陽的中央軍就不用動一兵一卒了,如此洛陽的壓力也不會太大,你意下如何?”
邵明珠思索片刻,說道:“太傅,鮮卑騎兵戰力強悍,但呼叫外族軍隊,恐生變數。還需謹慎權衡。”
司馬越說道:“如今局勢危急,若能借助鮮卑騎兵之力迅速擊敗王彌,也不失為一個辦法。”
邵明珠說道:“太傅,若要呼叫鮮卑騎兵,需提前與王浚大人商定好約束之策,以防其軍隊在我朝境內肆意妄為。”
司馬煜說道:“此事確實需慎重。但當前王彌之患迫在眉睫,若能借助鮮卑騎兵迅速破敵,也可解燃眉之急。對了,拓跋部不是你如夫人的孃家嗎,朕聽說你與拓跋銳還是結拜兄弟,看看能不能讓拓跋部派兵來支援兗州。”
邵明珠說道:“陛下,拓跋部在代州,離中原太遠了,而且他們需要防範山西北部的劉漢軍隊,稍有不慎,幽州恐會生變。而且臣擔心的是,即便此次藉助鮮卑騎兵獲勝,日後若其勢力壯大,恐對我朝形成新的威脅。”
司馬越說道:“子卿顧慮不無道理,但當下還是先解決王彌的問題要緊。”
司馬煜說道:“兩位愛卿所言皆有道理。關於鮮卑騎兵之事,再從長計議。眼下還是先商量如何應對王彌和旱災。”
邵明珠說道:“陛下,對於旱災,還可派官員到各地清查受災情況,根據災情輕重進行救濟。同時,減免受災地區的賦稅,鼓勵百姓恢復生產。”
司馬煜微微頷首,說道:“愛卿所言甚是。那對於出兵攻打王彌,具體的作戰計劃該如何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