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國一片失敗失望的情形下,山西兩次太原會戰的勝利,極大的提升了山西的地位和閻錫山的聲望。
這引起了武漢的恐懼,政治需平衡,作為中央政府的聲望不斷下降,而一個地方政府的威望則不斷上升,這樣只會導致政治的混亂。
在1938年3月25日 ,武漢國民政府發來賀電,一方面對包括閻錫山在內的人員的嘉獎,閻錫山被授予一級國光勳章,李志堅、趙承綬等人被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但是隨後,武漢再次來電:基於日軍退守大同張家口一線,忻口戰線暫時穩固,然日軍進攻綏遠的意向增大,著綏遠省主席傅作義立即率35軍到歸綏到任,不得有誤,為增強抗戰力量,傅部抵綏,可酌情進行擴編。
在軍政會上的眾人,還沒有從二次忻口會戰的勝利中走出來,看到這份突然到來電報,都沉默了下來。
眾人都是經過多年鬥爭的人,對電報的實際目的都心知肚明,就是看到晉綏軍目前聲望實力大增,想要透過分化來瓦解晉綏軍,而分化的最好的手段,就是將晉綏軍中實力最強的傅作義分化出去,現在由於日軍佔領大同,將綏遠和山西腹地基本隔絕,一旦傅作義回到綏遠,那麼晉、綏之間幾乎就分立,傅作義就可擺脫閻錫山的控制,完全分家自立。
由於傅作義本來早已是綏遠省主席,武漢的安排讓所有人都說不出不對來。
“宜生,你什麼時候動身?”閻錫山出口問傅作義,閻錫山心裡非常的明白,同時也知道傅作義的為人,武漢中央政府搞的這是陽謀。
不遵守的話,一是容易戴上不尊中央的大帽子,在政治上陷入被動;其次也會加大和傅作義的嫌隙,影響之後作戰的配合;三是雖然現在兩次太原會戰都勝了,但是晉綏軍的損失也很大,如果日軍再次來犯,還需要中央的支援。
所以閻錫山在內心早就接受了電令的安排,閻錫山也沒有再虛偽的試探問傅作義的態度,將電令在會議上進行宣讀,然後只是問傅作義具體安排。
“還請閻公示下,若有指示,作義無有不從”,傅作義也很明白中央的意思,也自信自己可以獨當一面,但是晉綏本是一體,無論如何,綏遠地處貧瘠,物產不豐,怎麼都離不開山西的幫助,尤其是太原兵工廠的幫助,並且傅作義本來就是有情有義的人,多年的情誼,不會不顧閻錫山的感受。
“中央既然電令已下,我們只能服從,並且我軍新勝,日軍暫時應該沒有能力再次對晉地發起大規模進攻,宜生且放心上任,晉綏本是一體,你在綏遠發展的好了,鬼子再進攻山西也能發揮牽制作用,中央電令你酌情擴編,你就列出一個方案來,我看有哪些可以幫你做”閻錫山對於不能改變的事情,從來不情緒化,指揮盡力使之朝好的方面發展。
“謝閻公之大量,我部承閻公之大恩,永不會忘,作義永遠是晉綏一小兵,但有所需,盡請閻錫山公驅使。”傅作義回答道。
“宜生,坐下坐下,你我情同手足,無需多言”,在閻錫山的指示之下,傅作義坐下後,閻錫山繼續說:“宜生這次走了之後,我判斷中央會將外省的兵力陸續調離,但是中央軍應該會留下,這樣在鬼子再次進犯之時,我們的實力恐怕有所不及,大家講一下,我們今後的應對之策,有什麼儘管提出,趁著宜生還在,我們共同商量一下,方便以後的配合。”
眾人都是師以上將領,都屬閻錫山的心腹,所以閻錫山也沒有隱瞞心中所想,他說的中央軍會留下,所有人都心裡有數,中央想插手山西多年,一直都被閻錫山擋了回去,這次能將大軍插進來,肯定不會輕易的撤出,但是其他力量恐怕就不會繼續留下,山東、江蘇戰區戰事吃緊,而山西新定,將山西的力量抽離也說得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