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除了這些可以盈利的工廠外,還有一個尚在賠錢的廠子也令李志堅非常高興,那就是汽車發動機廠。
在日本貸款、技術的扶持下,之前引進的汽車發動機生產線終於在1936年的年中正式投產,雖然發動機的產量還不大,但是在當下整個中國工業科技基礎薄弱的情況下,可以自行生產汽車發動機,不可謂進步不大,可以說將中國的工業生產能力向前邁進了很多步。
作為汽車最重要的部件,發動機的生產成功,使得山西生產汽車的時間也就有了可以預見的日程。由於生產的發動機的動力足夠,可以拉動4噸載重的汽車,這樣除了汽車自重外,還可以拉運2噸左右的貨物,那這些發動機就可以用來生產卡車,4噸級的卡車勉強達到其他國家的基本合格線水平。
不過對於這個水平,也令李志堅喜出望外,立馬著手進行卡車的生產。
在這幾年山西已經購入不少軋機和相應的機床,以山西實業公司機械廠現在的工業生產能力,已經可以軋壓卡車的車身。
在車身這個最大的構鑄件可以自產後,李志堅就拍板決定,卡車上所用的零件,現在能自行生產的配件就用自產的,而對於現在不能生產的諸如變速器等配件,則不再進行自研,全部外購,李志堅的態度就是儘快攢出來自己的第一輛卡車。
之前摩托車廠已經實現了量產,許多零件摩托車和汽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對於這類零件,直接就交給旗下的配件廠進行生產。
對於變速器等不能生產的零件,李志堅直接發電給李守義,讓他在美國的汽車城底特律進行招標購買。
在收到李志堅的命令後,李守義就成了第一個受到美國汽車零件商喜歡的中國人,李守義按照李志堅的安排,為了拿到最優的價格,一次性直接發出了五千套的卡車變速器以及相應的其他配件的訂單。
除此之外,李志堅還向日本的公司也進行訂購,不過向日本訂購的貨款,李志堅並沒有讓山西實業公司支付,而是再聯絡日本人,著手進行再次貸款。經過一系列的運作,最終在1936年秋從日本大金銀行天津分行再次貸款500萬日元,這些款也按照李志堅的安排,全部用於購入日本的相關汽車配件和材料。
在外購的機械配件第一批到達後不久,太原汽車廠的第一批攢出來的4噸級卡車就此下線,在下線的當天,李志堅為這些新車舉行了內部的下線儀式,原本只是禮貌性的邀請了山西督軍府派人前來參加剪彩儀式,但是沒有想到前來剪綵的確是閻錫山本人。
閻錫山對於山西生產的第一輛汽車也很是好奇,他深知在當下的中國能生產出一輛汽車來是多麼的不容他想第一眼看到這些汽車樣子。
來到這一批卡車前,閻錫山不禁伸出手去撫摸這些車的車頭,一輛接著一輛的撫摸,就像是摸自己的孩子,第一批總共也就那麼幾輛車,閻錫山都摸了一個遍。汽車作為這個時代工業的象徵,山西也有了自己產的汽車,這絕對是一個歷史時刻。
李志堅請閻錫山為這些汽車命名,閻錫山對於這個有歷史性意義的名字,也不敢輕易決定,考慮了良久後,才緩慢而堅定的說道,就叫長城。
長城,中國人用來抵禦外來侵略、守護家園的象徵,和當下的形勢非常應景,也賦予了這批卡車的使命,就是用來建設國家,守護家園。太原汽車廠生產的卡車品牌就此定為“長城”。
在生產發動機的過程中,還帶來一個意外之喜。
由於生產發動機需要大量的銅,最初山西實業公司一邊向國外進口,另一方面也在山西省內積極尋找銅礦,最初的目標是運城和臨汾,運城、臨汾的的地方誌上有很久以前就開採銅礦的記錄,在摩托車發動機生產線剛安裝完成後,李志堅就找了一些地質勘測的專家,讓他們到這兩個地方進行勘測,而重點是中條山。
中條山周圍的出土的青銅器文物非常多多,說明這些地方古代肯定有銅礦的來源,並且根據一般礦物儲藏的慣例,在山脈之中儲存礦石的可能性更大。經過一年多的尋找,在運城絳縣境內的中條山上發現的比較大的銅礦石礦脈。
在向閻錫山彙報後,閻錫山也非常高興,太原兵工廠生產武器需要大量的銅,但是之前一直缺銅,這下可是有了來源。
為了一步到位,將開採規模擴大,而督軍府可以投入的資金並不多,所以就由西北實業公司和山西實業公司聯合成立了採礦隊伍,督軍府以資源入股,再出資一百萬大洋,山西實業公司出資200萬大洋,雙方各佔百分之五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