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章 戰前(一)

在1936年秋,李志堅的第二個孩子李晉誕生,當初王瑞再次懷孕後,李志堅和王瑞盤算日子,都認為這個孩子應該是在李志堅晉升少將的那天懷上的,李志堅就和王瑞開玩笑說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就叫李晉,對於李志堅起的這個名字,王瑞初聽之下羞澀的白了一眼李志堅,不過隨後細細琢磨,發現李晉的名字也不錯,晉的寓意不錯,還是山西的代稱,兩個人在玩笑間就給孩子定下了名字。

現在山西實業公司下轄的各個廠子的效益都穩步提升,山西實業公司的產值已經超過了山西的最大國營企業西北實業公司,西北實業公司的產品雖然門類也非常多,但是主要是鋼鐵和軍火等產業效益好,其他的產業產品主要是在山西省內銷售,銷量規模並不大。

而山西實業公司的腳踏車廠,在1935年銷售量超過十萬之後,在1936年又有了大的提升。在保持原有的銷售市場的同時,由於同蒲線南線在1936年初通車,北線在當年底基本通車,向西安、包頭等西南、西北方向的鐵路物流打通,銷路更加大,促進了銷量的繼續增長。

現在太原腳踏車廠的腳踏車在國內已經打敗了所有進口腳踏車,許多工廠更是將貨運腳踏車當做的必要生產工具使用,在運輸上要比牲畜大車快又幹淨,拉貨量也不小。連國內的富豪們都最認可太原產的腳踏車,有些款式的車子的舒適性和欣賞性上都優於國外腳踏車。由於這些特點,在上海和青島的一些人將太原腳踏車廠生產的腳踏車賣到了國外,成為了難得的可以賺取外匯的中國產工業品。

在山西更是比較絕,由於山西實業公司現在僱傭的工人已經不少,李志堅給予的待遇都要比社會平均水平高一點,腳踏車廠、化肥廠、製藥廠、捲菸廠、皮革廠等工廠因為廠子效益好,工人們每月平均都有五塊大洋左右的收入,而當下平均收入最高的上海,高階技工的工資也不過是每月五塊大洋。收入的提高,帶動了太原的消費,一大批從事服務行業的人也因此增長了收入。在山西有能力購買腳踏車的人群逐年增長,而購買腳踏車也成為了時尚,還有很多家庭購入腳踏車將之作為子女婚姻嫁娶的聘禮和嫁妝,更是推動了腳踏車的銷售。

整個1936年,腳踏車廠的銷量超過了20萬輛,光一個腳踏車廠的產值就超過了西北實業公司。

令人意外的是,利潤第二高的竟然是製藥廠,藥品不顯山不露水的,沒想到利潤率竟然那麼高,現在除了山西實業公司製造廠外,國內其他製藥廠生產的磺胺類藥品的產量並不高,原本在瀋陽的藥廠可以生產一部分,而現在瀋陽也被日本佔領,國內其他藥廠對西藥類消炎類藥品基本再無法量產,國內的需求大部分還是依賴進口。

磺胺類藥品屬於現在最為高階的消炎救命藥,價格只比黃金低一點,也只有達官顯貴們使用的起,所以國內使用範圍比較小。在山西實業公司的藥廠將磺胺量產後,將價格定在國外產品的一半,而這也有近十倍的利潤。

最初李志堅準備將價格定為成本加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但是在投送到醫院進行試用的時候,醫生們都對此表示懷疑而不敢使用,價格只有進口產品的幾十分之一,藥效如何著實被懷疑,所以藥廠廠長建議將價格定的稍微比進口產品低一點,這樣應該反而可以開啟銷路。

最後的結果的確也是如藥廠廠長所料那樣,價格提升至進口產品的三分之二之後,各地醫院的醫生反而敢於試用,在收到良好的反饋後,李志堅才讓價格下調,但是也不敢一步到位,而是先下降到進口藥價格的一半,國內各醫院開始推薦病人使用國產的磺胺類藥品。

並且李志堅讓製藥廠出了一個銷售政策,即國人使用磺胺類藥品,向山西實業公司提出救助申請的話,可以降低六成的價格,而這只不過是一個障眼法,申請過程極其簡單,只要向醫生或者醫院寫一個申請書而已。

較高的價格可以讓達官顯貴們對藥品質量放心,而對於普通人則是為了將藥品價格再下降一半多,既能賺取富豪們的錢,還能幫助國人,現在普通人要用磺胺類藥品,大多都是重病,無奈之下才捨得試用,雖然具體實施過程中到底能給普通人帶來多少實惠他也無法確定,不過他相信醫院裡面還是有不少有良心的醫生,會將這個政策執行下去。

這樣在一年中雖然銷量還並不太大,但是利潤已經非常龐大,看著藥廠的報表,李志堅都不知道該說什麼,當初建廠是為了幫助國家,沒想到反而賺取了堪比生產毒品的利潤,他知道消炎類藥品在未來的需求,對於到時候藥品會產生的經濟效益,簡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