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綏軍在中原大戰之前有十幾個軍,人數最高峰時達到了近三十萬人,在中原大戰之後,作為失敗的一方,被逼迫進行裁軍,並且由於少了平津二地,財政收入也少了不少,所以就將軍隊的規模壓縮到了十五萬左右。
在閻錫山的機要秘書將情況都念完之後,閻錫山沒有立即詢問幾人的意見,而是先定下基調,“這次擴軍,我們要低調,儘量不引起其他人的關注,所以基本原則是不擴大編制數量,就是儘量在現在的編制裡面擴充人員,並且使我們現有的編制更加合理科學,最終目的還是要提高部隊的戰鬥力,諸位有什麼意見都說說。”
這次誰都沒有先開口,於是閻錫山就點名,直接讓李志堅先說:“振武,擴軍的意見是你提出的,具體怎麼擴軍,你先講講你的想法。”
李志堅馬上站了起來,但是被閻錫山揮揮手示意坐下說話,於是又坐下道:
“是,閻公,志堅認為現有的編制中如果對班、排、連等編制進行改變的話,涉及改動有點過大,現有的組織、後勤、火力配給制度等都要改變,而這些都是經過我們多年經驗總結下來的安排,所以我建議不要改動基本結構,最好就在團一級進行擴編,原有的體系不動,針對我們的敵人的特點增加一些技術兵種和配套人馬。
我們現在最大的假想敵即日軍,透過“一二八事變”和熱河長城抗戰,我們可以發現,日軍現在的機械化水平在上升,關東軍中的坦克比例現在已經比較高,而我軍現在沒有配備編制化的反坦克反裝甲武器,經過前線反饋,pK37戰防炮對日軍坦克就有足夠的威脅,這個炮我們太原兵工廠現在已經量產,完全可以給每個團中配備2到3門,組建一個戰防炮排;
除此之外,團一級光靠迫擊炮,射程太短,如果對面日軍有一個大隊,那麼日軍大隊配給的九二步兵炮可以打到我們,我們團一級則完全沒有反制能力,而我們改進的晉造13式山炮的效能完全可以壓制九二步兵炮,新炮的重量減輕後,機動能力可更強,完全可以給每個團也配備兩門組建一個山炮連,這些都是我們自產的武器,補充也容易,之後團一級的戰鬥力會再上一個臺階。
在設立山炮連和戰防炮排之後,可以和原有的迫擊炮連合並,組建成一個炮兵營,這樣有利於統籌管理和後勤保障。
同時,在團一級可以再增設一個連隊,以警衛連或者偵察連的形式,既可以將團部獨立出來,增加下面部隊的獨立性,還可以給部隊擴充一些力量,實現擴編的目的,我初步算了一下,這樣擴充下來,可以為部隊增加三萬多的兵力。”說完之後,李志堅用眼神表示自己要說的說完了。
閻錫山盤算了一下,給所有步兵團增加2門山炮,2門戰防炮,全軍需要增加的數量也不多,太原兵工廠的產量完全可以滿足,炮彈等補給造成的後勤壓力也沒有擴充太大,然後就點點頭,接著問挨著李志堅的傅作義:“宜生,說說你的想法?”
於是傅作義說道:“振武的建議很好,部隊整編,我們要針對我們敵人的特點進行調整,我們最大的假想敵就是日軍,現在對於日軍的機械化力量,部隊缺乏反制能力,配備一些戰防炮非常的實用,戰防炮隊直射目標效果很好,打堡壘的話效果也不錯,團一級作為作戰的主力,是該配備一些,還有山炮,當初我們在和日軍在熱河打仗的時候,明明我們居高臨下,都能看得見日軍的行動,但是苦於沒有夠得著的火炮,只能乾瞪眼,如果團一級有一些山炮,那麼情況就大不一樣。這裡我想補充一點,我們在戰鬥中,團以及以下編制沒有救護能力,並且距離軍醫院較遠的團,根本沒有能力將受傷人員送到醫院進行及時救治,所以如果可以在團一級配備一些戰場救護力量的話,那麼很多受傷官兵的生命或許就能保留下來。”
現在傅作義和閻錫山的關係比較尷尬,雖說是晉綏軍的人,但是擔任的是綏遠省主席,所以說話也比較謹慎,只能提一些不疼不癢的建議,聽到傅作義說的後,閻錫山的眼睛抽動了一下,他也感覺到了傅作義的顧慮,知道傅作義並沒有暢所欲言。
這次他將傅作義專門召回來,就是想讓傅作義為擴軍提出了一些好意見,他雖然內心對傅作義有所忌憚,但是對於傅作義的能力他是非常相信的,於是繼續和傅作義說道:“宜生所言即是,戰場救護的確是我們的短板,現在主要救護力量還是在軍一級,需要向下放,那麼宜生,你覺得團屬醫療隊成立多大的編制為好?”
“閻公,我們山西的這方面人才少,並且平時的需求也不大,應該有一個醫療排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