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堅帶著新三師一旅三個團、二旅一個團,特戰隊等直屬部隊以及所有的游擊區隊編入暫一軍。
新三師之前的副師長王崇俊和二旅旅長林奇留在新三師,由王崇俊接任新三師師長,林奇擔任副師長,留下的二旅兩個團全部擴充為旅,其餘缺額由新兵填入。
李志堅在離開前,和王崇俊和林奇提出,將在新三師二旅中的幾個從瀋陽跟著他的老弟兄全都帶走,對此王崇俊和林奇也都沒有反對。
王崇俊到新三師的時間短,和李志堅之間尚未產生什麼大的矛盾,這次李志堅榮升之後,他順位接任師長,對於李志堅內心還是比較感謝,同時李志堅抽走的都是軍官,也方便他安置自己人,所以自是高興答應。
但是林奇和李志堅相處的並不融洽,之前在李志堅手下時,因為性情不同,李志堅的性格多少有些強勢,所以林奇時有被壓制的感覺,過得並不痛快,不過對於這位剛剛榮升軍長的晉綏軍新貴提出的請求,他還是不敢不答應,他知道在閻錫山的心中,李志堅的位置要遠高於他。
暫一軍的副軍長、師長都是閻錫山安排的人,副軍長傅存懷,新六師師長杜春沂,新七師師長馬鳳崗。
李志堅對於副軍長傅存懷和兩個師長杜春沂和馬鳳崗都有一定的瞭解。
副軍長傅存懷,山西忻縣人,沒有上過軍校,但是在軍校當過教官,之後當過兩次晉綏軍的軍長,但是又兩次被閻錫山撤職,屬於老好人一型別,是一個好人,也不怎麼貪戀權力,但是缺乏殺伐決斷。
兩個師長都是保定軍校出身,杜春沂是閻錫山的五臺老鄉,是閻錫山的親信之人,最先是督軍府警衛團團長,之後升任太原警備區的警衛旅旅長;
馬鳳崗是河北邢臺人,是原19軍215旅的旅長,在兩次忻州會戰中戰功卓著,是靠自己戰功上來的人。
這樣的配置才能讓閻錫山放心,他李志堅還算有點能力,讓他擔任主官統帥全軍,發揮他的能;
傅存懷50歲,對閻錫山有忠心,同時軍隊管理經驗豐富,又不是愛攬權的人,李志堅年紀尚輕,這樣老輕搭配,可以取長補短,還不會發生拆臺的事情;
馬鳳崗敢打敢衝,出省作戰需要有猛將開路,也是給李志堅配一個有力的將佐;
杜春沂作為閻錫山的老鄉,一直擔任警衛工作,深的閻錫山信任,讓他來暫一軍,也是一種無聲的監督和威懾。
李志堅從內心對閻錫山的佈置深表佩服,到底是年老成精,滴水不漏。
為了加強暫一軍的力量,閻錫山在杜春沂蒙到暫一軍報到的時候,將他一直帶的那個警衛旅中抽了一個警衛團也編入暫一軍,一方面是補充暫一軍的力量,另一方面也是幫助杜春沂,有了一些嫡系力量,可以防止被架空。
閻錫山對於李志堅不怎麼看的上林奇的事也已知道,不過是也是這次和王崇俊和林奇任前談話時才知道。雖然對林奇有點失望,作為一個軍人,林奇有點太過膽氣不足,不過都是從他督軍府出去的人,他也要力求避免杜春沂和林奇一樣的遭遇。
並且閻錫山經過考慮,晉綏軍其他的軍都有炮兵力量,並且在省內作戰,炮兵支援也方便。暫一軍出省作戰,到時候支援不易,就必須自身也有一定的炮兵力量,只有步兵,力量還是太過於單薄。
為加強暫一軍,閻錫山將61軍的炮兵團轉隸給暫一軍,61軍在忻口防線上駐防,防線上就有強大的炮兵力量支援。不過閻錫山還是命令,由炮兵總隊即日起著手為61軍和83軍各新建一個炮兵團。
這幾天,李志堅每天忙得焦頭爛額,經過和副軍長兩個師長商量,全軍現有四個步兵團,一個警衛團,一個炮兵團,一個特戰隊,十六個游擊區隊。
步兵團每個團兩千人,四個團八千多人,警衛團雖然級別高,但是人數反而不如步兵團多,因為沒有配備炮兵隊伍,所以只有一千五百人多人,游擊區隊經過在晉北的擴軍,每個游擊區隊又新招了幾百個新兵,這樣游擊區隊每個都有將近八百多人,十六個游擊區隊就有將近一萬五千人。加上炮兵團和直屬特戰隊等,全軍兩萬八千人。
步兵團和警衛團好安排,因為原來就有規範編制,而游擊區隊就比較特殊,成團人數不夠,成營人數又太多,打亂重編的話又會影響已經成型的戰鬥力,且游擊區隊的隊長也都經過戰場磨鍊,都是從正規軍轉到游擊區隊的,全是參加過兩次忻口會戰的人員,經驗都較為豐富。
於是李志堅排版決定先搭建基本的框架,原屬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