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不可能看不到,更不可能不去學習應用,日本也是一個工業國,加大坦克的生產數量對於他們而言並不難。
所以以後反坦克,將也是一個非常嚴重的課題。上次他率軍出征井陘,就遇到了日軍的戰車團,那還時由於在太行山山區的地形限制了日軍坦克的運動範圍,如果在平原,日軍的坦克可以輕鬆的避開佈置好的戰防炮,這個時候,他想不到除了讓戰士們用炸藥包去炸坦克外,還有什麼有效的辦法。
特戰隊是他手下作戰技能掌握最全面的部隊,也是戰術作用最活的部隊。讓他們先掌握坦克方面的技能,對於以後作戰的作用會更大。
李志堅還帶了一些技師,讓這些技師和特戰隊一起留下在坦克營中學習,這讓特戰隊的人都比較好奇,不過特戰隊的隊長王偉還是猜到了一點李志堅心思。
43軍在戰場上繳獲過日軍的坦克,不過完好的坦克比較少,更多的是一些履帶拋錨的坦克,之前沒有會修坦克和開坦克的人,那些坦克他們也帶不走,就都炸燬了。
如果有一些懂坦克維修人員,以後再有繳獲,把履帶修好了就可以為43軍所用了。
不過王偉也只是想到一點,李志堅的追求,遠比這要大的多。
現在晉綏軍的短板就在於坦克和空軍,這兩項現代軍隊的標配,在現在晉綏軍,乃至整個國軍都非常欠缺。不過李志堅在等待時機,他相信之後,晉綏軍有機會可以將這些短板全部補上,他也會有自己的坦克部隊。坦克的難度不光在於會用,還有坦克的維修保障。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他要提前培養出所需的各種人才來,“寧要人等武器,不要武器等人”。所以在學習坦克相關戰術的同時,李志堅開始培養坦克的維修保障人員。
戰車營雖小雖弱,但是可以作為發展壯大的種子。
在特戰隊和技師們泡在坦克營中學習期間,李志堅又找了一些陽泉的鑄造師傅,對坦克內部進行研究,回到43軍後,李志堅立即找人按照坦克的內外構造,自己鑄造了兩輛坦克的模型,除了不能走,不能開炮外,其他和真坦克一樣,讓娘子關上的部隊儘可能多的認識坦克,學會怎麼躲避坦克,以及反制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