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清風正沉浸在明鏡軒盈利的喜悅中,眼看著白晶晶馬上就要生產了,他正忙著給孩子掙錢呢。
然而,命運的齒輪卻悄然轉向了一條充滿荊棘的道路。
自從他成功將火藥定量裝填技術完善後,因其在火器研究上展現出的聰慧頭腦,便陸續被安排對火槍鋼管炸膛的問題進行深入研究。
在工部的工坊裡,他日夜鑽研,嘗試各種材料與工藝改進,期望能打造出更安全、更高效的火槍。
此時的大楚京城,表面上依舊歌舞昇平,達官貴人在府邸中舉辦宴會,吟詩作對,紙醉金迷。
然而,在大楚廣袤的外部疆土,卻已是破敗不堪。
各地匪患日益猖獗,百姓苦不堪言,其中最為嚴重的當屬八百里洞庭賊人作亂。
這群賊人嘯聚山林,憑藉著險要地勢,勢力不斷壯大,短短時間內,已經接連攻破多座州府。
據可靠訊息,他們如今已經聚集了十幾萬的兵馬,所到之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百姓們苦不堪言,紛紛逃離家園。
訊息傳入京城,朝堂之上一片譁然。
皇帝高坐在龍椅之上,臉色蒼白,身形因疾病纏身而顯得格外虛弱。
他目光沉重地看著下方爭論不休的大臣們,心中滿是憂慮。
隨著皇帝時日無多,幾個成年皇子之間的爭鬥愈發激烈,暗流湧動。
太子已死,二皇子是個腿腳不好的,已經自動失去資格,老四夭折。
如今成年的皇子就這麼三位,最有希望繼承王位的皇子是三皇子齊王、五皇子魏王以及六皇子吳王。
而寶親王,憑藉著自身的威望與實力,自成一派,在朝堂上也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
內閣之中,首輔大人李德敏為人謹慎,一直沒有明確表明自己的傾向,在這場皇位之爭中保持著中立。
然而,次輔卻屬意三皇子齊王,一心想要助他登上皇位。
如今,朝堂之上正在討論派誰掛帥出征,平定洞庭之亂,次輔抓住這個機會,極力強推齊王帶兵平叛。
“陛下,臣以為齊王殿下智勇雙全,且心懷天下,此次平叛,非他莫屬。” 次輔站在朝堂中央,雙手抱拳。
此言一出,支援其餘皇子的大臣們紛紛站出來反對。
一位老臣拄著柺杖,顫顫巍巍地說道:“次輔大人,齊王殿下固然優秀,但此次賊人勢力龐大,兇險萬分。齊王殿下乃皇室血脈,若有閃失,如何是好?老臣認為,應當選派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將掛帥出征,方可保我大楚軍隊旗開得勝。”
次輔皺了皺眉頭,反駁道:“老將雖有經驗,但如今賊人狡詐,戰法多變。齊王殿下年輕有為,思維敏捷,更能適應如今的戰局。況且,齊王殿下身為皇子本應為陛下分憂,為國家效力。”
又一位大臣輕咳一聲,上前一步,緩緩說道:“次輔大人所言雖有道理,但齊王殿下畢竟年輕,過往雖展現出不凡的才華,可實戰經驗相對匱乏。此次洞庭賊人狡詐多端,且勢力龐大,絕非易與之輩。讓齊王殿下貿然掛帥,奔赴如此艱險的戰場,是否太過冒險?一旦戰事陷入僵局,或遭遇突發狀況,齊王殿下能否妥善應對,實在令人擔憂。”
另一位大臣緊接著說道:“是啊,陛下。臣聽聞齊王殿下性格豪爽,行事有時稍顯急躁。戰場之上,局勢瞬息萬變,需得統帥冷靜沉穩,深思熟慮,方能做出正確決策。臣以為,選派一位經驗豐富、性格沉穩的將領掛帥,更為穩妥。”
次輔皺起眉頭,反駁道:“諸位所言雖有一定道理,但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齊王殿下年輕,這恰恰是他的優勢,精力充沛,思維敏捷,更能適應如今複雜多變的戰局。至於性格,齊王殿下也在不斷成長,此次出征,對他而言也是一次難得的歷練機會。”
朝堂上頓時陷入一片混亂,大臣們各執一詞,互不相讓,爭吵聲此起彼伏。
皇帝看著這混亂的一幕,心中煩悶不已,忍不住重重咳嗽了幾聲,試圖讓大臣們安靜下來。
“都別吵了!” 皇帝的聲音雖然虛弱,但威嚴依舊,“此事關係重大,不可草率決定。諸位愛卿,可有其他合適的人選?”
一時間,朝堂上安靜了下來,大臣們面面相覷,無人再敢輕易發言。
這時,寶親王站了出來,拱手說道:“陛下,臣以為,掛帥之人不僅要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更要有一顆公正無私的心。臣推薦鎮國大將軍平靖。他多年征戰沙場,經驗豐富,且為人正直,定能帶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