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師傅,咱們可將打造長刀的工序細分為選材、鍛造初坯、淬火、精磨、裝柄等環節。我想著,勞煩手藝最為精湛的李師傅您,帶著幾位擅長辨材的師傅負責選材這一環,務必挑選出質地優良的鐵塊,這可是最重要的一塊啊。”
李師傅聽了,捋了捋鬍鬚,應道:“宋大人放心,這選材的事兒,咱定當仔細,絕不讓次品混進來。”
“而鍛造初坯這一重要工序,就拜託王師傅您了,您經驗豐富,知曉如何把控火候與捶打力度,讓這初坯形狀規整又質地均勻。”
王師傅拍著胸脯說道:“大人,俺幹了這麼多年鐵匠活兒,鍛造這塊,俺定使出渾身解數。”
宋清風又看向擅長淬火的張師傅:“張師傅,淬火關乎長刀的韌性,這一環可全靠您了,您得把好關,按咱們定下的標準來操作呀。” 張師傅鄭重點頭:“大人,俺明白其中要害,定不會出差錯。”
後續的精磨、裝柄等環節,宋清風也都一一安排妥當,讓各位老師傅各司其職。
這多虧他這段時間在工部各處遊走,把工部裡工匠擅長的東西記錄成冊,不然還真就沒這麼順暢。
同時,他還安排了幾位年輕機靈的學徒,跟在老師傅們身邊,一是幫忙打下手,二是跟著學習,以便日後能更好地傳承技藝,也能在人手緊張時及時頂上。
剛開始試行的時候,果然遇到了不少問題,有的鐵匠習慣了獨自打造兵器,對於這隻負責一道工序的做法很不適應,速度反而慢了下來;還有的在工序交接的時候,出現了銜接不暢,導致耽擱了時間。
當這些訊息傳到那些反對的同僚耳中,他們紛紛幸災樂禍,“看吧,讓宋清風強出頭,搞砸了吧!”
“等著吧,讓他這麼胡搞,咱們肯定完不成任務,都得受罰。”
但宋清風並沒有理會外界干擾,他親自到各個工序區域檢視,耐心地和工匠們 討論,幫助他們調整狀態,熟悉新的流程。
經過兩日的磨合,鐵匠們漸漸適應了這種流水線的打造方式,速度開始慢慢提了上來。
而且,由於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質量把控也變得更加容易,打造出來的兵器質量不僅沒有下降,反而在一些細節之處更加精良了。
當第一批按照流水線方式打造出來的兵器擺在眾人面前時,大家都不禁眼前一亮。
那刀槍整齊地排列在工坊前的空地上,陽光灑落在鋒刃之上,折射出冷冽的光芒,刺得人睜不開眼。
眾人紛紛圍攏過去,仔細端詳著,只見那刀槍的刀刃鋒利無比,輕輕一揮,便能輕易斬斷髮絲;槍桿筆直且質地堅韌,用力彎折,竟紋絲不動。
無論是鍛造的工藝,還是材質的質感,比起以往傳統方式打造的兵器,品質上有了顯而易見的飛躍,如此品質已經超出他們以往的所有兵器。
“這…… 這簡直太不可思議了!” 一位年輕的工匠忍不住驚歎出聲,眼中滿是崇拜與興奮之色,“我從未見過如此精良的兵器,這般鋒利,這般堅韌,送到前線去,定能讓將士們如虎添翼啊!”
周圍的工匠們也紛紛點頭,口中發出陣陣讚歎。
訊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很快傳遍了工部的每一個角落。
起初,還有人聽聞時半信半疑,可當親眼目睹這些兵器時,所有的疑慮都煙消雲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
眾人對宋清風紛紛刮目相看,那些原本質疑他的同僚,此刻也都心服口服,再無半分之前的輕視與不屑。他們圍在宋清風身邊,你一言我一語地稱讚著。
“宋大人,真沒想到啊,您這主意實在是妙!” 一位平日裡較為內斂的同僚走上前來,滿臉羞愧地說道,“起初我還對您的法子心存疑慮,甚至跟著大夥一起質疑您,如今看來,是我有眼不識泰山啊。這流水線打造兵器,不僅效率高,質量更是沒得說,若不是您獨具慧眼、力排眾議,咱們工部這次可就真的要栽大跟頭了。”
宋清風微笑著,謙遜地回應道:“李大人過獎了,這並非我一人之功,若無諸位同僚齊心協力,還有老師傅們的精湛技藝以及工匠們的辛勤付出,這法子再好,也不過是紙上談兵罷了。咱們都是為了完成朝廷的任務,能得到您的認可,我深感欣慰。”
眾人紛紛點頭,對宋清風的謙遜更是好感倍增。
而在這一片讚譽聲中,原本與宋清風不對付的人,態度也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尤其是之前反對最激烈的王大人。
王大人站在人群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