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見父親和權景瑤執意不同意這個看似最簡便省事的法子,心中雖有些許不甘,但也沒太堅持。
正當她準備放棄這個念頭時,南安王世子忽然在一旁開口道:“林大人,林姑娘,其實,還有一個法子,或許能兩全其美。”
林如海的目光“唰”地一下轉到南安王世子的面上,迫不及待地追問道:“什麼法子?快說來聽聽!”
他目光灼熱,南安王世子只覺得那目光猶如實質,再不說出法子來,自己的臉上就要被他盯出一個洞來了,不禁暗暗嚥了口唾沫。
南安王世子端起桌上精緻的茶杯,輕輕呷了一口清茶,隨後緩緩起身,神色莊重地衝著皇宮的方向一抱拳,道:“入宮,求皇伯父下旨,準你巡查西北吏治。如此,你既可以為國效力,又可以和林姑娘一起同行,誰也不用牽掛誰!”
說完,他瞟了一眼一旁神情淡定的黛玉。
只見她聽到這句話後,睫毛微微一顫,但面上卻無一絲意外神色,彷彿這主意早已在她心中盤旋了千萬遍。
南安王世子嘴角微翹,知曉這主意,聰穎如她,一定也想到了。
林如海心中豁然開朗,一下站起,身下的椅子被帶得“刺啦啦”一陣響。
這些年,聖上勵精圖治,心心念念,一直想整頓吏治,清除官員間的結黨營私和貪腐之風,還朝堂一個清正廉潔的環境。
然而,由於多年的沉痾痼疾,官場上盤根錯節,關係複雜,牽一髮而動全身,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軒然大波。
因此,整頓之路,步履維艱。
這兩年,朝廷派出去巡視各地的官員,大多都莫名其妙地死在了途中。
西北邊陲,更是悍匪橫行,報上來的邸報上,明明白白地寫著,那幾名巡視官員都是在途經西北時,遭遇了悍匪的襲擊,不幸身亡。
少數幾位活著回來的,帶回的報告卻含糊其辭,沒查出什麼實質性的問題。
明眼人都心裡有數,這其中的貓膩,不言而喻。
聖上震怒。
然而,當再欲派人前往調查時,卻無人肯往。
官員們或懼於悍匪之威,或慮及自身安危,紛紛推諉拒絕。
如此一來,整頓吏治之事,便一直沒能得以實施。
林如海心中暗自思量,若是能借此機會,由他主動挺身而出,撕開這整頓吏治的一道口子,揭露那些隱藏的腐敗與黑暗,也算是替聖上解決了一塊心病。
此事可行。
只是,巡查吏治一事,需得明察暗訪,耗時費力,恐怕會因此耽誤了清虛真人和黛玉的行程。
再者,誰都知曉,這巡查吏治,乃是個危險至極的活兒,稍有不慎,便可能惹來殺身之禍。
玉兒若是與他一起,只怕也要受他拖累了,這讓他心中實在難安。
他側眸向女兒看過去,只見黛玉眉眼彎彎,嘴角掛著淺淺的笑意,神情愉悅,一點也沒有被拖累的自覺。
林如海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暖流,同時又帶著幾分苦澀。
他暗自嘆息,心中暗暗發誓,往後一定要更加努力練武,增強自身的自我保護能力,絕不讓女兒再為自己擔心,爭取不拖女兒的後腿。
最後,幾人並沒有按原計劃先坐下來用餐。
黛玉抬眼看了看天色,眉頭微蹙,隨即提議道:“眼看就快到宵禁的時辰了,我們還是先去皇宮,將巡視之事早些定下來為好,免得夜長夢多。”
眾人聞言,皆覺有理,於是紛紛點頭贊同。
到了宮門口,南安王世子從懷中掏出一枚晶瑩透亮的玉佩,那是聖上親賜。
憑此玉佩,他可隨時進出皇宮,無需宮門口的侍衛再跑去請示,倒是省去了許多繁瑣的程式。
黛玉瞧見那玉佩,心中不禁微微一動,思緒飄遠。
她忽然想起來,自己識海中的玉葫蘆裡,似乎也有著一塊與此相似的玉佩。
只不過,那一塊,是昔日琳琅小公主親手贈予她的。
憑著那玉佩,黛玉也能隨時進宮去找琳琅,至於能不能見到聖上,那就另當別論了。
畢竟聖上日理萬機,並非想見就能見的。
聖上不愧是史上最勤勉的君王。
他們一行人抵達御書房門口時,只見房內燭火通明,聖上仍在全神貫注地批閱著堆積如山的奏摺。
富海公公見他們到來,臉上竟露出了一絲如釋重負的神情,倒像是盼星星盼月亮似的盼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