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尊盟主令。
乾坤浩浩,正邪殊途難兩立;江湖渺渺,俠義豈容惡孽存。
值此江湖動盪亂象叢生之際,魔教猖獗,仿若陰霾蔽蒼冥,荼毒芸芸眾生,正道志士,豈可視若罔聞?
今特傳檄宇內,昭告武林,共舉義旌,剿滅魔教,以護江湖之寧謐,佑蒼生之寧和。
魔教者,乃禍世之惡源。
自其嶄露頭角,背棄仁義,蔑視綱常。
以邪門歪道蠱惑人心,恃殘暴兇狠虐殺無辜。
其弟子或悄然行刺,取人性命於悄然無聲之間;或焚城掠鎮,毀萬家之祥和安寧。
諸多江湖門派,慘遭屠戮幾盡,忠勇之士,蒙難殞命。
無辜黎庶,流離輾轉,飢寒交迫。其罪之一也。
且觀其行事,詭譎狡詐,反覆無常。
或偽作修好,暗中設伏,誘人入彀;或挑起紛爭,興風作浪,致使江湖爭端不止。
其用心之險惡,行事之下劣,令人怒髮衝冠。
終致江湖義士,反目相向;門派爭鬥,自相殘殺。
正道之域,風雲變色,正氣難彰。其罪之二也。
更有甚者,魔教妄圖稱霸武林,以邪惡魔念掌控乾坤。
視生靈若草芥,棄人性之善念如敝屣。
若任其肆意妄為,武林將永無寧日,人間亦將墜入煉獄。
吾等正道之士,焉能坐視魔教肆虐,而不奮起抗爭?
俠者,以義為根本,以劍為利刃,護眾生之安,衛正義之存。
往昔歲月,江湖俠義,威名震爍乾坤。
今魔教作亂,正道之士,自當義不容辭。
劍出必展鋒芒,心定自有主張。
吾等雖知此役艱危萬分,然為正義,為蒼生,必勇往直前。
奔赴者,不懼生死,以身踐行,為正義奮勇作戰。
後方者,齊心合力,籌備物資,為勇士排憂解難。
江湖俠義,世代傳承;正道人心,眾志成城。
江湖各路豪傑,皆懷赤誠熱血,共赴此役。
無論出身何門,無論何方賢士,吾等皆為同道。
讓我們並肩而行,以正義之名,揮劍斬魔。
劍之所指,魔教崩頹;正義所及,群邪伏誅。
檄文傳遍江湖,正道之士,各安其位,各司其職。
待他日魔教覆滅,江湖重歸太平,吾等同飲慶功美酒,傳頌正道之名,永載江湖史冊。
今林坤當此,以熱血立誓:不剿滅魔教,誓不罷休!正義必將彰顯,魔教必亡!
此篇蕩魔檄文伴隨林坤所述一經傳蕩。
若雷霆乍驚九霄,震徹蒼冥。
數日之間,江湖頓生風瀾殺機,似有天地色變之象。
武林群雄,聞此檄文,無不熱血賁湧,似蛟龍得風雲而振鱗,似騏驥逢伯樂而奮蹄。
皆懷壯志,拂袖揚鞭,踏上征程。
觀其行跡,若千川之水奔騰浩蕩,若萬馬之師馳騁風馳電掣,皆朝那聲名赫赫之黑木崖奔赴而去。
其氣勢如狂飆之驟起,若洪流之崩決,似欲傾覆黑木崖之魔巢。
令乾坤為之震顫,造化亦為之失色。
天下正道苦魔教久矣。
一經至尊出世,群雄響應,萬眾一心。
實乃武林浩渺長史中,最為壯觀磅礴、驚天地泣鬼神之幕。
四月十五,乃黃道大吉之日。
此日宜出行、問名、入殮、移柩、立碑諸事;忌開市、求嗣、修造等務。
離平定州西北四十餘里處,有灘名猩猩灘。
其山石殷紅若血,長灘一片,水流湍急。
此灘四方聞名,實乃一處形勝之地。
灘之北邊,兩山對峙,石壁如牆,峭立而險峻。
其間唯餘一道石道,道寬約五尺許,恰容車馬通行。
今者,一輛輛板車滿滿當當,皆堆著草料,且浸滿火油,塞於石道之中,如長蛇盤踞,斷絕行跡。
崖上怪石嶙峋,犬牙交錯,其間人頭攢動,若繁星隱現其間。
人人挽弓搭箭,弦張而箭指,氣氛緊張萬分,似有千鈞一髮之勢。
猩猩灘上,武林各路人士雲集。
但見眾人衣著各色,或青或紫,或白或黑,皆手持利刃,熠熠生寒。
一眼望去,只見刀光劍影,人山人海,不見邊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