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王在九寧城停留了五日。
期間,開始了他佈局多日的收網行動。
他以雷厲風行的手段毫不留情地處決了那些肆意欺壓百姓、搜刮民脂民膏的貪官汙吏們。
他又大力提拔了一群真心實意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官吏。
這些新晉官吏當中,周正是最為突出的一個。由於他平素為吏公正不阿,一心為民,深得黎王賞識,於是被破格提拔為縣尉一職。
從此之後,周正肩負起了緝拿罪犯、維護地方治安等重任,尤其專注於各類刑事案件的偵破與執行工作。
與此同時,對於陳凌文,黎王以周子清提供確鑿的證據——與山匪暗中往來的信件。下令將陳凌文打入死囚大牢,並判處剝奪其官職以及三年的有期徒刑。
最後,黎王經過縝密謀劃,巧妙設局成功引誘出了潛藏在九寧城北疆地區的細作。又憑藉著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敢的決策力,順藤摸瓜一舉搗毀了這些細作的所有據點,徹底消除了北疆地區潛在的安全隱患。
此事塵埃落定,也正式完成了此行的任務,時間已然來到了正月二十。
翌日一早,黎王率領眾人踏上歸程,馬不停蹄趕回京都。
黎王與飛鷹兩人騎馬用時兩日抵達京都。
大部隊因為要照顧乘馬車的洛寶英遲了一日。
抵京當日,黎王顧不上歇息片刻,趁宮門未落鎖之前,便匆匆入宮面聖。
一如年二十九那日下晌,御書房裡。
黎王恭敬向皇帝稟報此次九寧城所發現的有關細作之事。
重點提及在陳凌文密室搜查到的那份關於潛伏在朝堂之上的北疆細作名單。
皇帝龍顏大怒,當即拍案而起。
盛怒之下,一場暗地裡的朝堂官員大徹查就此拉開序幕……
正月二十二夜晚,蒼白月光灑落在京都的大街小巷。
康壽宮
太后聽聞黎王已經返回京城。
她欣喜不已,若不是此時宮門已落鎖,恨不得馬上派人召黎王進宮。
眼看著黎王已過及冠,一年復一年,她覺得是時候該將黎王的選妃事宜提上日程了。
於是,她趕忙差遣身邊的侍從,命他們次日便去邀請黎王進宮商議此事。
第二日清晨,陽光透過窗欞,映照在黎王那俊朗而又略帶疲憊的面容上。
當他得知太后召見自己乃是為了催促選妃之事時,心中不禁湧起一陣無奈。
面對太后殷切期盼的目光,黎王毫不猶豫地表明瞭自己的態度:如今邊疆局勢動盪不安,國內盜匪橫行肆虐尚未平息,朝堂之上更是存在諸多貪汙腐敗之徒有待整治。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實在無暇顧及個人婚事,並且已下定決心在未來三年內絕不考慮選妃之事。
太后聽聞此言,臉色瞬間變得陰沉下來,她瞪大雙眼,以一種不容置疑的口吻說道:“身為一國親王,怎能如此不顧及皇室血脈的延續!”
然而,無論太后如何勸說,黎王始終不為所動。
眼見與太后之間的溝通毫無結果,黎王索性也不再浪費口舌,轉身離去,全身心投入到繁忙的政務之中。
就在這天,黎王府收到了一封來自九寧城葉家的書信。
總管望著手裡捏著的無署名信函,心中卻泛起了嘀咕。
以往透過這種方式送來的信件大多並非緊要之事,真正重要的信件都會由專門的信鴿或者專人負責傳遞。
而且據他所知,許多傾慕黎王的少女常常會採用寄信的方式向王爺傾訴自己的愛意。曾經有一次,由於不知情,他貿然將這類信件呈遞給了王爺。
結果,王爺看過之後只是淡淡地交代他,日後若再收到類似的信件,可自行處理,無需再呈交給他。
想到此處,總管不禁陷入了兩難的境地,究竟該不該將這封信交給王爺呢?
他之所以會猶豫呢,是因為太后有吩咐,讓他想辦法讓王爺開情竅。他哪懂如何幫王爺開竅啊,男女情愛,不是要講究個緣分嘛。
儘管內心十分不情願,但他也只得咬咬牙,硬著頭皮答應下來。畢竟那可是太后啊,黎王的親母,他可不能直接回絕。
總管一邊這般思索著,不知不覺間,腳步已然邁到了黎王書房的門前。
就在這時,飛鷹剛從書房走出。
他見總管那張向來總是笑意盈盈的面上流露出一絲為難之色。
這一異樣使得飛鷹都忍不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