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章 重鎮佈局

沒過幾日,張臣就領著一夥兒牛車來到了月冥山鎮。

車上坐著一個滄桑老太太和一個土裡土氣的少年書生,正是張臣母親和張臣的弟弟張輔。

張臣還想著房子如果沒建好,哪裡先對付著住一住,沒想到這才幾日沒見,明安許下的地就蓋好了一個鄉間大院主體,人已經能進去住,後面幾間偏房正在慢慢蓋,驚得張臣嘖嘖稱奇,贊為“月冥速度”。

幫著安置完張臣的一家子,明安便把柳如天的回信和月冥特產,讓張臣一起捎回京裡。信中寫了今年冬天需要加緊進度,準備迎接明年大批流民的到來,不能回京裡過年,只能寄些手製點心聊表思念。

信中特意提了一下,這個紅薯不能隨意擴大種植的原因是難種且費地,必須要很謹慎伺弄才能高產,萬一流傳開去,百姓種不好反而會成了禍患。

隨信還附上了一根紅薯種苗讓柳如天去堵世家的嘴。

當然這種苗明安用春江花月指做了手腳,種下去會瘋狂吸肥力長藤蔓,塊莖卻長得很小,比雜草都不如。

給柳如天的回信忙完,明安把注意力重新收回到月冥山鎮的建設。

和張臣的那番溝通,最重要的三則新聞已經知曉,哪怕張臣送不了那麼多災民過來,自己也派出了根叔帶足人手和銀兩,去這個幾個地兒接應災民大軍,三萬流民抵達已經是板上釘釘。

這一次,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如果這波三萬災民能被月冥山脈吃下,然後牢牢吸引在此地生產生活,明安向著建立“北境國”的夢想就更近了一大步。

吃下災民,最重要的便是住的地兒和糧食。

得知流民訊息後,明安便縮小了兵聖酒的生產規模,做完手頭上訂單後就不再接,打算好好屯一波紅薯應付海量災民。

至於香水生產還是繼續保持原樣,甚至增了些人手。

畢竟香水消耗的糧食少,而利潤高得離譜,賺的利潤去市場上買糧買藥更划算。

減產之後,燕海平一肚子意見正要嚮明安抱怨,沒曾想明安直接把一堆食鹽和石英砂交給了他,把制鹼方子和制玻璃方子一塊傳授了,讓他自己去琢磨完整的生產鏈。

一聽說奢侈品琉璃都能批次生產出來,燕海平立刻燃起十二分激情,帶著兄弟大刀闊斧開幹。

明安看著燕海平那激情四射的樣子,暗暗好笑,想著燕海平這幹勁如果放在現世,搞不好能成一個大企業家。

災民引導和玻璃生產的事安排完,秋冬最重要的一件事,安排給了曹柱和燕凌天,那就是趁著枯水期,在月冥山脈深處造橋開路,準備二期和三期的軍事重鎮建設。

之前明安在整個月冥山脈探路開圖,基本上點亮了從月冥村到冥壁崖的大部分地形,許多山河策上沒點亮的區域,靠著周邊顯現出的地勢,也能大致上推理出地形來。

這一路過去,有好幾條彎扭的急河擋道,加上路途不熟,明安不得不繞遠路,所以花了整整二十天才抵達冥崖壁,

現在探清了地勢後,很快就能規劃處一條捷徑,透過剷除密林,架設橋樑,把圖上那幾塊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一路連起來,做成一條大縱深四連山鎮。

按著明安的規劃,月冥山鎮是以商業為主的交易之城,也是吸引人進月冥山脈的第一個跳板。開路架橋後,再往深處兩日的路程,就能到第二個更大的城鎮,“牧林鎮”。

這一個鎮子就是之前發現大草場的那塊開闊谷地,在這個鎮子上,明安打算搞更加關鍵產業,比如水泥、燒磚、化工等等,甚至玻璃產線也打算搬過去,讓月冥山鎮僅僅是保留商貿交易,以及日用品生產的功能。

牧林鎮往深再走三日,就是貼著“礦石聚寶盆”的第三鎮,“肅金鎮”,這一鎮專門負責採礦鍊鋼,火藥製造和武器裝備製作,武器上也就是材質比較好的刀劍盔甲,以及少量輕火器防身。

最後一城,貼著冥壁崖,名為“龍障城”,核心目的只有一個,開山開道,打通北境之地。除此之外,就是高築城牆,設定各種重型機巧陷阱,防止大軍進入北境。

現代工業技術最頂尖的部分,也就是明安所學的老本行,諸如大缸徑軍用發動機,重型火炮機槍,只有進入北境之地後才能肆無忌憚的開造。

曹柱和燕凌天出發前,明安對著山河策畫了月冥山脈的山河走勢,把造路造橋和一些關鍵佈防參考位置標了出來,同時給兩人講了第二鎮和第三鎮的規劃。

儘管只是真正大規劃的前哨站,就把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