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安笑了笑並不想和楊景爭論,畢竟這涉及到古代軍事思想和現代軍事思想的劇烈碰撞。
古代軍事思想側重奇謀,歌頌以弱勝強,更講究戰爭藝術。
現代軍事思想側重於技術爆發,實力碾壓,一切恐懼源於火力不足,火炮之內皆真理。
楊景是標準的古典名將思維,明安目前技術實力不足,所用的計策都是參考古典軍事思想,自然很合楊景脾胃。
一旦自己北境之地建立起來,技術爆發造就強大的軍事科技實力,把火力資源給楊伯成和楊仲武這種型別的穩將配齊,一路穩穩碾壓過去毫無任何懸念,也不用像現在這樣費盡心思取巧。
明安崇尚現世軍事思想,迫於條件所迫才用古典軍事思想佈局,反而給楊景一種稀世神將的感覺,明安也是十分無奈。
三人簡單商議了一陣之後,楊景聚集眾將,召開軍事會議,一齊商議領兵細節。
一涉及到具體的領兵細節,明安就很沒轍,明確表示需要倚靠眾人。
說白了,明安對奇謀、用人和衝鋒陷陣都很擅長,但是帶兵著實不行。
古代帶兵是個高度技術活,尤其是帶領數以萬計計程車兵。
無論是起灶做飯、安營紮寨、軍令傳達,甚至成千上萬人的拉屎排便,如果讓明安親自來指揮,時常一團混亂,只能靠副將協助擺平。
楊景眾將也感覺到了,明安能打勝仗,能出奇謀,甚至能一馬當先衝鋒陷陣,就是不太會帶兵,很是奇怪。
哪一部分士兵造飯最忙亂,沿途留下的排洩物最多,肯定就是明安親自帶的兵,很容易辨認。
如今是追擊敵人倒還沒事,若是帶兵撤退,明安這混亂的帶兵法子很容易被敵人摸到蹤跡,陷入危機。
東海國眾將猜測明安是故意示弱,好給眾人騰出立功的機會,不然沒理由計謀出眾,擅長攻伐,卻不擅長帶兵。
眾將心中感動萬分,承了明安的好意,表示軍師不必自謙自毀,儘管放手帶兵,坐實“九州當世軍神”之名,讓東海國揚威於九州十八國。
明安哭笑不得,不想被這幫人胡亂迪化搞得自己焦頭爛額,索性說了實話。
“我善將將,不善將兵。”
眾將一聽,倒吸一口涼氣,心中對明安的佩服更加高漲。
九州大陸有古老傳言,能征服天下,一統九州者,唯有“王道”與“霸道”二者之一。
“霸道”以絕對武力橫推世間,威壓天下,天下間無人敢違逆鋒芒,無不在其腳下顫抖臣服,所擅長的正是將兵殺伐之道。
“霸道”之術的代表,便是西武國。
“王道”卻是反其道而行之,以仁義寬厚溫潤世間,澤被蒼生,讓天下英才被其魅力感召而誠服,為其忠心賣命,所擅長的正是馭人知用之道。
精通王道之術令天下歸心,精通霸道之術令天下臣服,出兵之時明安反覆強調不能傷及平民百姓,必須遵守規則以物易物。
東海國將士剛開始還不理解,當發現大軍一路進展順利,北嶽百姓熱情夾道歡迎,甚至主動幫助東海國大軍運物資運糧時,眾將朦朧意識到,明安似乎帶著東海國一路往“王道”上走。
等到今日明安這無心的一句“善將將”,眾將更加肯定了判斷。
明爵爺所學,肯定是傳自“王道”一脈,以仁德之心收羅天下英才,再用馭將術將每個人的才幹發揮到極致,難怪要我等成為百姓愛戴的仁義之師。
眾將士再一聯想,思維徹底放飛。
我悟了!明爵爺是想帶領我東海國行王道之法一統九州,這才執意將我們東海國部隊打造成仁義之師!爵爺果然深謀遠慮!
征戰天下,一統九州,還天下永世太平,不光是黑甲軍一脈,更是九州所有將領畢生遙不可及的夢想。
如今東海國眾將士一番腦補,猜出明安這番理想與自己遙不可及的夢想逐漸融合,眼神中逐漸煥發出熱烈光彩。
明安見眾將士都是一臉炙熱看著自己,還沒進行思想建設,就莫名其妙散發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同志之光”,搞得明安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難道我的外掛,不是這個天下山河策,而是讓周圍所有人,自動變成我的同志?
這些人畢竟是柳如天手下的東海國將軍和士兵,和自己親自培養的北境一脈還是有點區別,明安被這種炙熱眼神盯著看有點發虛,忙捧手向天表忠心。
“咱們這一切,都是為女王陛下開創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