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直到陳屹川把兩本都做好,姚千月才轉回來,陳屹川左右看看,把“她的書”塞給她。
那是一本教小朋友認識各種水果的顏色、形狀、名稱;認識各種常見自然現象等的書,還有,教小朋友學會表達喜歡。
內容,陳屹川一次性就編好了,環襯那部分卻改了至少五次,為了卡一個“bug”。
看見“喜歡”兩個字,姚千月左眼皮突然開始狂跳。
繪本名為“喜歡”,沒有扉頁沒有環襯。封面、封底都沒有作者署名,開啟就是故事,第一面和最後一面連著封面封底,每次翻頁左右分佈兩畫、各配字,最後一頁則左邊一畫結束,右邊,寫作者名。
故事講:
“西瓜,我喜歡吃綠的,圓圓的西瓜大又大,紅壤不辣甜甜的。”
配圖水彩西瓜,
“香蕉,我喜歡吃黃的,彎彎的香蕉像月亮,脫去外衣軟軟的。”
配圖香蕉,
……
“我喜歡,下雨後曬太陽,天上會變出七色的彩虹。”
“我喜歡,烏雲抱在一起,滴答滴答,樹木喝水長大啦…”
配圖:彩虹、雨天的樹木,
“喜歡花草被風吹動,喜歡泡泡吹上天慢慢飛走,喜歡你叫我的名字,牽我的手…”
配圖:一家三口在海邊的夕陽下攜手漫步,欣賞低空飄蕩的彩色泡泡,
“我喜歡……”
無配圖。
這是最後一頁。
姚千月指甲陷進了手心裡,被這故事衝擊得全身通紅,好像有蟲在腦子裡爬,看得她快扭曲成《吶喊》了。
“這句是因為要留給小朋友造句!”陳屹川插話,一個音顫出兩個調。
結尾的這頁無配圖留白,在書本左邊。
剛好,右邊就落下作者署名。
“姚千月”。
連起來看,剛好是“我喜歡姚千月”。
留白作為結尾,最後一句引導小朋友造句學會說“我喜歡什麼什麼”的句式確實沒毛病,但陳屹川同時在意指什麼昭然若揭。
“我看看你的!”姚千月徹底繃不住了,怪叫了一聲一把推開陳屹川搶走他的書,呼吸急促。
為了讓最後一句合理又連貫地出現在一起,陳屹川還特意試了試到底多少句子排版出來合適。
剛才的是“姚千月的”,他的繪本叫《當然了》,講了一個問答式的小故事。
繪本一頁頁翻,每頁都是一問一答,故事講:
“早上,太陽會從東邊升起,但是到了晚上,從西邊落下,對嗎?”
“當然了!”
“星星和月亮其實會一起出現,只是我們看不見,對嗎?”
“當然了!”
“有些樹葉到了秋天,會從樹枝上落下,但也有一些樹葉不會,對嗎?”
“當然了!”
……
有些話不必明說,有些變化兩個人對視一眼就都知道,所以。
“姚千月,你也喜歡陳屹川,對嗎?”
姚千月翻到結尾看到這一句時真的忍不住把自己都縮起來裹成一團了,整張臉埋進書裡,只剩下眼睛,陳屹川就坐在旁邊。
她屏住呼吸,只敢假裝不經意間偏頭無心看見了“始作俑者”的反應暗自觀察陳屹川,卻見他也是一樣紅得不行,羞恥感後知後覺爬上來,但還非要硬撐著,
“…還挺帥的…對吧,”
太幼稚了。
還很神經。
姚千月無語,最後再看了一眼書的結尾,看著那句掩都掩蓋不住,帶著他濃烈個人情感,蹩腳的發問。
你也喜歡陳屹川,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