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秋末晚,安陽城中難得的一日安寧。李襄安穩地睡到午時方起,一睜眼便急著喚來宋瑤幫她洗漱打扮。
宋瑤問她今日為何如此高興,李襄笑而不語,只是命她收拾的快些。待李襄梳洗打扮完畢,她自雪白長裙之上又套了一件桃紅輕紗而後讓宋瑤隨她快步前往思明殿。
來到院門之前,劉方已經等候多時了,遠遠地瞅見李襄前來,劉方邁開步子迎了上去,“呦,七公主殿下今日裝扮實在是漂亮!”,劉方奉承著笑盈盈地來到李襄身邊,引得李襄也樂呵呵地笑出聲來,“公公啊,您真會說話,哈哈哈”,幾人打趣著攜手來到院門之前。
宋瑤識趣地站到一側並未打算跟著進去,沒成想李襄拉住她的胳膊便一同進了思明殿。見宋瑤隨著進院,劉方並沒有多言,他知道宋瑤本就深得李襄信任,既然這樣那便是自己人,更何況今日之後思明殿內事也無需對任何人隱瞞!
劉方迎著二人推門進房,而此時房中已經坐著三人,他們分別是蜀王李湛,鄭王李澄,還有宰相楊瑾。見李襄前來楊瑾起身迎拜,兩位王爺雖端坐著但也笑呵呵地看向李襄,幾人相聚,心照不宣。
宋瑤何時同時見過朝中這幾位大人物,稍顯惶恐間只得跪地磕頭,“好了好了,不用這麼多俗禮,襄兒你也坐過來吧。”,李湛擺擺手讓彎腰施禮的李襄坐到身邊,又讓宋瑤也起身站到了李襄身後。劉方轉身關上房門,為幾位倒滿茶水便從懷中取出了一道聖旨,“兩位王爺,楊宰相,七公主,這便是聖上遺旨,請您幾位過目!”,劉方說完恭敬地雙手捧住聖旨彎腰舉在眾人眼前,幾人見狀也同時起身施禮,隨後李湛接過聖旨輕聲朗讀,幾人隨之跪地接旨。
“乾道統天,文明於是馭歷;大寶曰位,宸極所以居尊……皇子李景奕久葉祥符,夙彰奇表,天縱神武,智韞機深。……庶宗社之固,申錫無疆;天祿之期,永安勿替。佈告天下,鹹使知聞。”
聖旨之意正是讓李景奕繼承皇位,承接大統!
直到此時宋瑤方知劉方所言“天要亮了!”是為何意,原來是二皇子李景奕活下來了。
待李湛宣讀完聖旨又喚幾人起身落座,李湛收起聖旨又遞交給劉方,而後說道:“諸位都聽清了吧,先皇已經將皇位傳給了景奕,往後諸位可以盡心輔佐以報皇恩!”,李澄捋著雪白的鬍子滿臉堆笑道:“哈哈哈,我們幾個老傢伙還能伴君幾時啊,這往後啊還是要看小一輩扛住大旗!”,楊瑾也滿面笑容隨之附和著:“是啊,此一事也把我這把老骨頭快累散架了,我也該歇一歇,學一學高老頭兒每日下下棋種種花,哈哈哈”,幾人輕鬆得意談笑風生,只有李襄淺皺眉頭欲言又止。
劉方常年伴君伴虎自然是察言觀色的高手,一眼便看出來李襄的擔憂,可他的身份無法明說,只能故作引導的提到:“上天佑我京朝,讓二皇子於昨夜醒來,終於能解先皇優思了!”,“是啊,先皇擔憂武國趁機來犯,只能委屈襄兒下嫁武國,如今有人能擔大任,我看此事也該作廢了!”,李湛端著桌上茶碗稍作氣憤地說著,和親一事他本就惱怒異常,當初他心中所想,自古以來哪有王朝主動嫁女和親一說,這分明是打京朝所有七尺男兒的臉。但當初那種江山無主的情況之下,李申憂思不無道理,和親也只能做權宜之計。
李襄聽聞又面露喜色滿眼期待地看向李澄,她知道如今只要兩位親王鬆口,和親一事也還有轉機。誰知李澄深思片刻卻說道:“哎,二哥,此言差矣,這事是先皇定的,國書也已經送去了武國,若是我們擅自違背,且不叫天下人恥笑嘛!”,此言一出可是開啟了李湛的話匣子,他自先前幾千年的歷史給李澄捋了一遍,各種引經據典言辭鑿鑿,最後又總結道:“此事若成,我們有何顏面在泉下再見李氏先祖!”
見二人吵得不可開交,楊瑾不緊不慢地說道:“好了好了,兩位王爺,您二位是不是忘了一件事啊,新皇登基往後此事可不再是我們幾個能夠妄議的了。”,楊瑾語氣雖然平靜如水但道義凜然,言外之意自是告知兩位王爺勿要非議朝政!
二位王爺聽聞這才各自閉嘴,安靜下來,但李襄心中卻惶惶不安。劉方見已經引發幾人爭討也就不能繼續再為李襄之事引話,於是開始稟報起李景奕身體情況,“兩位王爺還有揚大人和七公主,二皇子,哦不,恕老奴糊塗,是皇上。皇上昨日雖然甦醒過幾個時辰,但身子還十分乏累,一時之間可能還無法接手朝政,所以還勞煩幾位做主,這聖旨何時告知天下?”,劉方看著幾人表情嚴肅地說著,等他說完幾人陷入了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