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辛棄疾:???
&esp;&esp;為啥要讓高湛去接手這股勢力,他怎麼感覺這句話每個字都能理解,合在一起就聽不懂了呢?
&esp;&esp;他環顧四周,發現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懵逼。
&esp;&esp;於是韋孝寬又解釋道:“本方控制高湛帶著晉陽兵殺回來,途中暗暗給他放水,讓他成功返回鄴城,和這個高延宗爭位,此事不就迎刃而下了麼?”
&esp;&esp;“這是堂堂正正的陽謀,段韶、斛律光縱然看出問題,也沒辦法反對。鄴城守軍可以拒絕一個被敵方控制在手中的叫門天子,但總不能拒絕一個帶著軍隊來救他們的先代皇帝吧?”
&esp;&esp;“高延宗本就是被臨時擁立起來的天子,懂甚政務,不過是看重他所具備的背水一戰的精神意義。他與高湛一陣衝突之後,不論勝負都不能再作為齊國的旗幟,城中的鬥志也都會因為這場內亂而消減。”
&esp;&esp;“我們甚至都不需要做什麼,只要把高湛送到晉陽去,順帶給他回鄴城讓個道罷了。”
&esp;&esp;辛棄疾:“……”
&esp;&esp;小老虎:“……”
&esp;&esp;宇文護:“……”
&esp;&esp;如此言語一出,眾人不禁瞠目結舌,不是,你也太狗了吧。
&esp;&esp;萬朝觀眾也紛紛豎起大拇指,韋孝寬不愧是武廟中的狗王,堂堂一代戰神,竟能和朱祁鎮對上部分腦回路,這是何等的臥槽。
&esp;&esp;高湛很快被打包一番,在無比忐忑不安中,被送到了晉陽。在那裡,他受到了困守孤城的晉陽守軍史無前例的熱烈歡迎,很快召集了一支軍隊。
&esp;&esp;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高湛完全沒有往鄴城走的打算,一心只想著逃命,帶著隊伍一陣狂奔亂竄,居然逃往了突厥!
&esp;&esp;偏偏這位晉陽守將又是個忠義之士,一心想回援鄴城,見高湛逃到突厥邊境,不禁大失所望,心想天子縱然一死也要死社稷,安能前往他國卑躬屈膝,腆顏求生,以後九泉之下有何面目見我高祖神武皇帝乎?
&esp;&esp;當即弒殺高湛,隨即橫劍自刎,餘部在副將的帶領下掉頭重又趕往鄴城。
&esp;&esp;訊息傳到陳周聯軍的陣中,眾人聽聞高湛的死訊,真真是悲從中來,相與嘆息,好端端的一個毫不費力拿下鄴城的機會就這麼沒了!
&esp;&esp;韋孝寬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一計更比一計狗:“鄴城立一個皇帝,我們不妨也立一個跟它打擂臺。”
&esp;&esp;
&esp;&esp;韋孝寬的立新皇帝計劃尚未真正投入實施, 就已出師未捷身先死。
&esp;&esp;主要是,鄴城之中出現了動盪。
&esp;&esp;這些日子以來,滅齊大軍雖然圍而不攻, 未動用一兵一卒,但也並非什麼都沒做。
&esp;&esp;辛棄疾安排了一些人手輪番在城下喊話,一會兒是什麼“高湛已死, 外援盡斷, 爾等已成孤城”,一會又是什麼“降者不殺, 爾等宜自順應天命, 速速來歸”,不斷上演攻心計。
&esp;&esp;至於效果嘛, 不幸十分有限。
&esp;&esp;昔年宇文護攻城掠地,曾在大破城池之後,將滿城百姓屠殺,只留一小部分活口擄掠為奴,帶走以供驅策。
&esp;&esp;蓋因宇文護的名聲過於惡劣, 前科累累, 鄴城上下都一致認為,城破之後必然無幸。
&esp;&esp;反正橫豎都要一死, 斷無生理, 莫如放手一搏,也好坦然無愧地走上黃泉路。
&esp;&esp;眼見城中抵抗意志甚為堅定,辛棄疾為了試探齊軍力量,特意將韋孝寬拉出來, 帶到鄴城底下遛了遛。
&esp;&esp;沒辦法, 因為玉璧之戰的關係, 韋孝寬就是每一個北齊人的噩夢,眼中釘,肉中刺,時時刻刻恨不能致他於死地。
&esp;&esp;當年在玉璧,韋孝寬以區區數千兵力大破東魏十四萬大軍,其中有七萬將士都因他而死,就連高歡本人也由於這一戰而亡歿。
&es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