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所以他另闢蹊徑,將光復河山的希望盡數寄託在了學生司馬紹身上,將其玉琢成一位明君,認為將來必是中興之主。
&esp;&esp;王敦對司馬紹卻是萬分忌憚。
&esp;&esp;儘管司馬紹現在只是一個小不點,但王敦還是覺得他天資卓越,神武明略,留著必是一樁禍患,不如趁早殺之。
&esp;&esp;相較於在歷史上,他還得在朝會上羅列種種罪名,廢除司馬紹,現在王敦已經是大權在握,行事無所顧忌,連藉口都懶得找一個,直接讓下屬帶兵上門把司馬紹打殺。
&esp;&esp;王導早就防著他這一招,早就將小司馬紹帶回了自己府中,那些下屬心懷顧忌,再怎樣也不敢破門而入丞相府,情形一時僵持。
&esp;&esp;最後王敦本人趕到,見此情形勃然大怒,拔劍指著王導說:“阿龍,孤不想殺你,你非要與孤作對不可嗎!”
&esp;&esp;王導青衿如水,未著官袍,顯然是已經和王敦朝廷劃清界限。
&esp;&esp;他的身影很消瘦修長,卻鎮定從容,展臂擋在司馬紹身前,宛如獨立於滄江巨浪中的萬仞天柱,並無一絲一毫惶怯:“僭位之人,何來稱孤道寡,你要殺便殺。”
&esp;&esp;王敦還不死心,又勸了好些話,王導無不是以冷言冷語回應,壓根沒給他辦點好臉色。
&esp;&esp;最後王敦終於無法忍受,徹底跟他撕破了臉:“你既然不肯為孤所用,也不必再活著了,琅琊王氏之人孤不是沒殺過!”
&esp;&esp;就這樣,他把王導與司馬紹師徒一齊關進了監獄,準備尋個由頭,毒死獄中。
&esp;&esp;至於為什麼不正面下手,自然是顧忌影響,孰料他這番欲蓋彌彰的念頭,卻是司馬昭之心(司馬昭:誰cue我?)路人皆知。
&esp;&esp;不止琅琊王氏內部膽寒喪氣,便是他的一眾黨羽親信,也是駭然不已,一時人人自危。
&esp;&esp;諸人都覺得王敦這個人壓根靠不住,不可共富貴。
&esp;&esp;他與王導名義上是堂兄弟,實則情誼深厚,一同長大,連這都能說殺就殺,我等不過是給他打工,倘有忤逆,如何得以保全性命?
&esp;&esp;如此,大敵當前,王敦未及抗爭,卻已先斷一臂,潰散只在頃刻之間。
&esp;&esp;漢軍大舉南下進攻,不過是加快了這個速度而已。
&esp;&esp;這一年,玄武湖還沒有被王安石填湖造田供養百姓,所以也沒有縮水,而是直接連著長江水道,煙波浩渺,一望無際,面積堪比大半個建康城,是水上進攻破城的絕佳場所。
&esp;&esp;清宵之時,大通門守將錢鳳尚在睡夢之中,就被霍去病的奇襲小隊飛軍縱入,頃刻斃命。
&esp;&esp;主將已死,餘眾潰散,漢軍若猛虎入羊群一般衝破覆舟山與雞籠山的阻隔,順馳道而入。
&esp;&esp;此處守軍何曾見過如此悍勇無邊的鐵軍,本擬列陣抗敵,忽聽遠處鳴雷蕭蕭,似一陣鋼鐵巨浪翻湧,登時嚇得肝膽俱裂,狼狽而逃。
&esp;&esp;加之許多人都是迫於王敦威勢才效命,本非真心出力,一遇強敵,更是少有迎戰之心,盡是丟盔棄甲,或飲刃,或溺斃,斬首甚眾,餘者紛紛倒戈投降。
&esp;&esp;小老虎一路自燕雀湖悄咪咪摸入清溪,那裡多是貴族門閥的園林別墅,琅琊王氏黨徒尤眾,早盡數被他捉了去,自建春門一路入宮城。
&esp;&esp;戰爭持續到第二日傍晚,城中悉定,將王敦一干黨羽盡數斬立決,凡與謀霍亂者一併駢誅。
&esp;&esp;王敦手下大將沈充,頭一個伏誅,其子沈勁照理應當一併處決。
&esp;&esp;但眾人一則念及他年少,手中未沾鮮血,二則因他品行清正,又是將帥之才,故而不僅沒殺,還將他帶回了軍營培養。
&esp;&esp;在歷史上,沈勁獨率五百兵馬,駐守洛陽兩年,多次以少勝多擊退鮮卑,後因彈盡糧絕,守無可守,堅持至次年三月被慕容恪俘虜,不屈而死。
&esp;&esp;這是十六國第一名將、也是五胡唯一的武廟選手慕容恪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