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這些天早就將「牛繼馬後」加入了討伐檄文當中,傳向四方。
&esp;&esp;司馬睿這些日子血統頻受質疑,自己又兵敗被囚,可謂是牆倒眾人推。
&esp;&esp;王敦也樂得推波助瀾,不僅編成童謠,唱得滿天飛,甚至壞心眼地給當年的牛姓小吏製作了一個宗廟牌位,送給司馬睿祭拜。
&esp;&esp;桓彝顯然也想到了這一茬,嘴角抽搐,連忙指天發誓道自己絕無反意,就差跪下證明己心了。
&esp;&esp;最終,他繼續留在宣城招撫百姓,屯田刈麥,眾人點校兵馬,未作修繕,竟爾一鼓作氣,鋪江而下,進逼建康。
&esp;&esp;衛青是本次滅晉戰役的總指揮,小老虎得知計劃還有些懵懵的,舉手提問道:“長平侯,我們初來乍到,大戰方休,此刻難道不該整理兵甲,待秋高馬肥、萬事俱備,再動兵一舉剿滅東晉?”
&esp;&esp;現在這般大舉壓上,他覺得有些草率了。
&esp;&esp;衛青搖頭道:“攻其無備,蹈虛乘隙,合當輕裝速行,趁其精銳未聚,防造未構,一股蕩平。”
&esp;&esp;小老虎點點頭,他說的好有道理啊:“可是,我們為什麼不先進攻襄陽等處,逐漸將釘子拔除,最後再進攻最難啃的那塊骨頭呢,在崖山副本擊敗蒙元就是這樣做的。”
&esp;&esp;霍去病覺得小夥伴有點笨,順手揪了揪小老虎毛絨絨的腦袋:“這怎麼能一樣,那時我們是逆風北伐,自然要小心算計,步步為營,如今大軍順江南征,所到之處戰無不克,何須有此顧忌?”
&esp;&esp;小老虎:蕪湖,起飛啦!
&esp;&esp;他是北伐地獄局打慣了的人,從來沒經歷過這麼快樂的戰爭!
&esp;&esp;……
&esp;&esp;江州形勝,恰是南國開基之地,天然佔據了地理優勢。
&esp;&esp;漢軍水師浩浩蕩蕩排滿江面,旌旗蔽空,堪稱朝發夕至,很快就抵達了覆舟山外的數十里,直抵建康。
&esp;&esp;是日,眾人迅速登陸,正巧趕上建康大霧天,濃霧茫茫,咫尺莫辨。
&esp;&esp;加之漢軍又是銜枚疾行,軍紀嚴明,竟是未發出一點聲響被對方偵知,直到軍臨城下,架設雲梯,王敦才終於反應過來,倉皇開始組織迎敵。
&esp;&esp;也是王敦咎由自取,命裡合該有此一劫。
&esp;&esp;原本從江州南下抵達建康,有一必經之所名為新亭,重兵把守,此處雄關險要,亦可以回看北方山川,江河脈絡,是一處極為重要的軍事要塞。
&esp;&esp;著名的新亭對泣就發生在此處。
&esp;&esp;北方世家大族衣冠南渡之後,坐在新亭的樓閣之上,回望北方故土,滿懷愴然,相對飲泣。
&esp;&esp;唉聲嘆氣,長吁短嘆,總不免生出一種“天地風景原無異,山河城郭半已非”之感。
&esp;&esp;只有丞相王導毫無頹色,振衣而起,目視江北厲聲道:“今當同心戮力,光復神州,何當效楚囚作如此悲泣!”
&esp;&esp;眾人又慚又愧,不敢再言。
&esp;&esp;照常理來說,再怎樣的大霧天氣,新亭官軍也會進行嚴密巡邏,不可能發現不了半分敵情。
&esp;&esp;壞就壞在王敦覺得新亭這地方給王導揚了名,實在是晦氣,當即就將原本的王導部曲統統撤離,換了一批自己的人上。
&esp;&esp;這一來一去的換班時間空隙,恰好被漢軍趕上,如入無人之境地一下子穿越而過。
&esp;&esp;王敦自從有了不臣之心以來,從未放棄過拉攏王導,在他看來,大家同為琅琊王氏一家人,而且還是堂兄弟,交情深厚,什麼事關起門來不好商量?
&esp;&esp;然而壞就壞在,王導根本不想跟他一起同流合汙。
&esp;&esp;王導作為東晉社稷的匡扶者,江山百年的奠基人,功高不作第二人想,後世稱為“江左夷吾”、當世管仲,在整個史書上幾乎是零差評的一位完人,素來跟王敦就不是一路人。
&esp;&esp;王導這樣的人,固然會覺得司馬睿志大才疏,玩弄權術,並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