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0節

</dt>

&esp;&esp;當謝脁被劉裕復活,沈約老更成,凌雲健筆意縱橫」——這個庾信沒老,他還能成嗎?”

&esp;&esp;過了一會,謝惠連又看見了何遜,聲音變得更大了:

&esp;&esp;“子美老師,何遜也來了,你之前說他不如陰鏗的詩,所以稱為「陰何」,請問你現在還這麼認為嗎?”

&esp;&esp;杜甫:“……”

&esp;&esp;他真誠地建議,謝惠連沒事的時候可以將嘴巴閉上,有些話並不是非說不可!

&esp;&esp;隨著謝惠連喊了這一嗓子,庾信、何遜,徐陵等一眾人一齊將目光投來,杜甫不禁感到了一絲絲尷尬。

&esp;&esp;然而還不等他開口解釋,謝惠連這一嗓子已經被所有人都聽到,宛如油潑進了熱湯,引起了巨大的連鎖反應。

&esp;&esp;不知是誰驚呼了應該每個文人都寫到,沒有遺漏誰了吧(點頭)

&esp;&esp;

&esp;&esp;張煌言作為水師大將, 自然深諳水性,當於謙趕到的時候,他已經跳下湖將屈原撈了上來。

&esp;&esp;王勃見屈原一身衣衫盡皆溼透, 猶在淅淅瀝瀝地滴水,忙把人迎到一旁坐下,無比關切地問:“屈子何以如此?車到山前必有路, 有甚想不開之事值得跳河!”

&esp;&esp;早有侍從送上新衣與熱茶, 王勃給屈原倒了一杯,自己也捧一杯在手中。

&esp;&esp;旋即, 王勃便將先前聽來的一番「熱愛生命, 積極生活」的大道理,原封不動地轉述給屈原, 講了整整一個半時辰。

&esp;&esp;于謙:“……”

&esp;&esp;張煌言:“……”

&esp;&esp;這一幕好生眼熟!

&esp;&esp;王勃滔滔不絕地從頭說到尾,屈原始終沒能找到插話的機會,好容易等到他說累了,才徐徐道一聲:“我沒打算投水,原本只是在觀察水邊風物作詩。”

&esp;&esp;王勃一口氣沒接上來, 瞪大眼看他, 只聽屈原又道:“因你忽然出現,我腳一滑, 這才掉了下去。”

&esp;&esp;王勃抬手捂住額頭, 臉漲得通紅,說不出話來。

&esp;&esp;合著還是他擔心錯了,任誰看到屈原站在水邊,能不為此狠狠捏一把汗啊!

&esp;&esp;“多謝閣下美意”, 屈原高冠廣袖, 襟簪蘭草, 佩劍上的美玉在風中震盪出清脆的聲響,從容地補充道,“在下銘感五內。”

&esp;&esp;王勃:就挺突然的,還有一點委屈。

&esp;&esp;他不放心地問道:“先生當真無棄世之意,並非蒙我?”

&esp;&esp;“並無”,屈原搖頭,“方才我尋到李易安,向她請教書院建設之法,準備回去建立一所學校講學。”

&esp;&esp;他現在已然經歷了好些年的流放,殷憂愁悴、彷徨山澤,頗有些呵壁問天的憤懣之意,對楚國的前途與未來更是憂心不已。

&esp;&esp;然而,在天幕降世之後,隨著關於後世史料的大量披露,屈原很快就意識到了一點——

&esp;&esp;楚國必亡。

&esp;&esp;秦、楚之間存在著山海一般的力量鴻溝,武安君白起鐵蹄縱橫千里踏破郢都,乃是必然中的必然,天下注定要在秦國手中歸於統一。

&esp;&esp;這種改朝換代的洪流大勢並非他一人所能阻擋,更不是提前知道了未來就能更改的。

&esp;&esp;那麼,擺在屈原面前的其實只剩兩條路。

&esp;&esp;一是抱石沉沙,與國同亡,二是存活下去,開設書院,以一個傳承者的身份,儘可能地在華夏大地留下楚文化的印記。

&esp;&esp;他選擇了後一種。

&esp;&esp;國亡可矣,然而只要楚國的文學、文字、文化還在,一點星火不滅,那麼楚國就不算是真正的消亡。

&esp;&esp;張煌言聽得肅然起敬,讚歎道:“了不得,為儲存火光扶危濟困,這是一條很艱難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