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3節

</dt>

&esp;&esp;因為姚襄名聲太好了,素無劣跡,深得民心,就連派去刺殺的刺客都不忍心下手,反而將實情告知了姚襄。

&esp;&esp;殷浩聽說刺殺失敗,愈發憤怒,居然派屬下魏憬帶五千兵馬偷襲姚襄,結果一群烏合之眾,理所當然被姚襄反殺。

&esp;&esp;姚襄想著謝尚給他的囑託,暫時忍耐了下來,派使者前去會見殷浩察問情由。

&esp;&esp;姿態放得很低,說,“平北(姚襄)英姿絕世,擁兵數萬,而遠歸晉室者,以朝廷有道,宰輔(謝尚)明哲故也”,我並無二心,汝何故苦苦相逼?

&esp;&esp;殷浩表示,我不聽不聽,也不管眼下姚襄大軍正在與前秦軍隊交戰,反手就是一個內鬥大招,直接派出大軍進攻姚襄,然後被殺得一敗塗地,慘不忍睹,死傷過萬。

&esp;&esp;然而,殷浩雖然兵敗,他的目的卻已經成功達到。

&esp;&esp;他是東晉名士、朝廷重臣,姚襄是外來降將,二者交鋒不佔理的一定是姚襄。

&esp;&esp;這一戰過後,姚襄在東晉已無立足之地,更隨時有殺身之危,只得遣使修書給謝尚陳情告罪,隨後率軍北上,重新開創出一片基業。

&esp;&esp;三原之戰,姚襄敗於苻堅之手,兵敗身死。

&esp;&esp;然而,苻堅一貫心慈手軟,秉承著“禍不及他人”的原則,不僅以公侯之禮安葬了姚襄,還將姚襄的一群部眾親友家人盡數留下,納入前秦帝國,有好幾位都成了帝國棟樑之臣。

&esp;&esp;其中就有姚氏的一位著名大冤種、大狗賊,姚萇。

&esp;&esp;此戰過後,苻堅登基,是為五胡十六國時期的第一英主、千古一帝。

&esp;&esp;王猛初入朝中,成為輔國將軍,姚萇的直系上司,姚萇也當上了揚武將軍,浩蕩青史從此掀開了嶄新的一頁。

&esp;&esp;往後二十年間,姚萇追隨苻堅、王猛征戰,滅燕、伐涼、吞代,又平定仇池、蜀地等諸國,為帝國一統北方建立了赫赫功勳。

&esp;&esp;苻王二人俱是對他青眼有加,只不過王猛是純粹覺得他這個打仗工具人好用,苻堅則是對他深深信任,委以腹心,主打一個“視夷狄如赤子”。

&esp;&esp;那麼,姚萇到底是哪一種呢?

&esp;&esp;很顯然,王猛一生算無遺策,此刻又一次看穿了真相。

&esp;&esp;如果王猛一直活著,前秦帝國一直這般強盛下去,姚萇自然會安安分分地當好帝國將領,和苻堅來一段君臣相得。

&esp;&esp;俗話說得好,前秦能一統北方,苻堅佔了至少七分的功勞……嗯,剩下九十三分都是王猛的。

&esp;&esp;王猛劍鋒一揮,雄師所過,盡皆破之,再給姚萇十個膽子他也不敢反抗啊。

&esp;&esp;然而王猛一死,情況就不一樣了,前秦帝國失去了最銳利的鋒芒,頭頂上的保護傘,還有那個在風雨中把握住輪盤,指引前行方向的人。

&esp;&esp;王猛自己也知道這一點,有他在上面壓著,什麼姚氏慕容氏楊氏各種氏統統不敢有異心。

&esp;&esp;然而,他能壓得住這些人,苻堅卻不行。

&esp;&esp;所以他死前極力提醒苻堅,莫要圖謀東晉,一定要提防羌人、鮮卑人作亂搞事情。

&esp;&esp;苻堅當時感覺天都塌了,確實含淚將每個字聽進去了。

&esp;&esp;結果過去幾年,看著帝國一片輝煌,又開始膨脹,覺得自己好像也不是不能試試一統天下。

&esp;&esp;他被自己的丞相保護得太好,許多年未上過前線。

&esp;&esp;每一次王猛出征,他在長安城中安靜地等待著戰報與王猛的手書傳來,反覆翻閱字裡行間的那些話,王猛永遠舉重若輕,報喜不報憂,彷彿一路攻城略地,滅國如同拾芥,都是輕而易舉之事。

&esp;&esp;然而,待換了自己御駕親征,才覺得風聲鶴唳,事事難為。

&esp;&esp;苻堅攻入了壽陽城,在這裡迎接了帝國崩塌的末日。

&esp;&esp;整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