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3節

</dt>

&esp;&esp;劉裕考慮到就讀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是各位面的太子和未來繼承人,為此特意增設了一個環節。

&esp;&esp;那就是皇帝們的客座講座,每兩個月一節,簡單談談自己當皇帝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esp;&esp;,有何遜的春風詞筆,庾信的江關清瑟。

&esp;&esp;還有許多知名的才女,麗人,宮妃,一些其它年間沒有創作自由的人,都在援翰墨以潤清輝,馳玉筆以蘊穠華,都留下了很不錯的作品。

&esp;&esp;這個時期誕生了中古年間,堪稱空前絕後的兩部文學鉅作,《昭明文選》、《玉臺新詠》。

&esp;&esp;前者是蕭統和他的東宮文學沙龍成員主編,以文賦為主。

&esp;&esp;後者是蕭綱與一群人探討共編,選的全部都是詩歌,幽豔高古,一開始的讀者群體都是一些高門貴女,後來才擴充到所有文士。

&esp;&esp;現在,兩本書的編纂都提上了日程。

&esp;&esp;本來吧,劉令嫻在歷史上只參與了《玉臺新詠》的創作,《昭明文選》是由她兄長劉孝綽負責編纂的。

&esp;&esp;結果蕭統看了後世史書,發現劉孝綽人品著實不太行,品行卑劣,氣量狹小,十分令人鄙夷,索性就將其開除出了東宮文學沙龍,轉而將劉令嫻拉了過來。

&esp;&esp;劉令嫻雖年少,但素有才名,時人認為「文彩質豔,甚於神人也」。

&esp;&esp;和才華一樣出名的是她的不羈作風,孝期公然入華堂談笑,還有什麼謝娘同心梔子約、光宅寺會見情僧、唐娘並蒂蓮之約,一脈風流,幽情逸興,名動天下。

&esp;&esp;梁武帝都不得不給她修改敕令掩飾,將“攜少妹於華省”,修改一字,變成了“少姝”,這才沒惹出太大的亂子。

&esp;&esp;劉令嫻收到邀請,想著反正編一本是編,兩本也是編,而且這還是團隊專案,大家一起合作,來就來吧。

&esp;&esp;結果萬萬沒料到,工作量遠超想象。

&esp;&esp;三人小團體雖然性格身份迥異,但對待文學的態度卻是一模一樣的認真。

&esp;&esp;往往會為了某個別字的勘誤校正,翻山閱海,查詢資料好半天。加上蕭氏兄弟身為太子、晉安王,平素也有不少政務要忙。

&esp;&esp;這就導致書籍進度十分緩慢,大半個月時間只編了十幾篇文。

&esp;&esp;劉令嫻覺得這樣下去不行,索性給每個人都劃分了每日任務,走上了不斷催稿的道路,總算讓情況稍有起色。

&esp;&esp;此刻,三人各自抱著最新編好的一冊書,準備去劉宋帝國的船上見一見未來的導師和同窗。

&esp;&esp;他們都是十五六歲光景,並肩站在一處,流雲水袖,飛花滿肩,自成一幅畫卷。

&esp;&esp;蕭氏兄弟俱是一派溫柔俊秀,白衣翩然,立在一方採蓮舟上,總會讓人想起空明的煙波水光照曜下,一莖溫言綺語、見月流芳的素荷。

&esp;&esp;若細看過去,他們的氣質亦有著細微的差別。

&esp;&esp;太子蕭統看起來更為清峭溫和,衣鬢繚繞著荷風凝露一般的暗香。

&esp;&esp;晉安王蕭綱則是特別的憂愁單薄,就像他偏愛寫的那些關於燈燭流光的詩詞一樣,總像一位麗人秉燭立在簾後,靜影照水,那些哀傷的詞句便也如燈前回風飄搖的燭影,悄然旋落。

&esp;&esp;劉令嫻看起來比他們兩個都要歡快一些,容色姝麗,花鬢裙裾,鬢角簪了一朵盈盈的梔子朵。

&esp;&esp;梁武帝帶著三人,還有導師曹雪芹,去見劉裕,心中滿意至極。

&esp;&esp;看看,這就是他的太子,次子,還有帝國文壇最璀璨的明星啊,他們所做的事註定要寫入史冊。

&esp;&esp;劉宋一眾人打量著梁朝一眾人,怎麼說呢,就是感覺到了鴻溝的存在,雙方風格迥異。

&esp;&esp;人家一看全都是斯文人,溫溫柔柔,淡如春水,彷彿吹一口氣就散了,壓根連話都不敢說重。

&esp;&esp;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