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70節

</dt>

&esp;&esp;甚至,她比郭威還要更進一步。

&esp;&esp;從前岐溝關之戰,她御駕親征大敗宋軍,十萬兵馬被她殺得聞風喪膽,魂飛魄散。

&esp;&esp;而現在這個時候,蕭綽已經籌謀了很久,準備帶著兒子、遼聖宗耶律隆緒繼續親征伐宋,準備進攻涿州。

&esp;&esp;她也看過了趙宋的史書,這個國家實在是太弱小了,在未來,輕而易舉地就被她打垮了脊樑,簽訂澶淵之盟,宋真宗按照約定還得稱她一聲叔母。

&esp;&esp;蕭綽作為一位戰略眼光卓著的軍事家,天才政治操盤手,能力放在整個歷史長河中都是最頂尖的一列。

&esp;&esp;本來還顧忌著對面是不是有什麼底牌,所以穩紮穩打,步步推進,結果發現他們是真的弱。

&esp;&esp;這不得趕緊趁它病,要它命?

&esp;&esp;什麼澶淵之盟,不存在的,蕭綽準備直接給它打成靖康之恥。

&esp;&esp;“你就把大遼覆滅趙宋的想法寫進去”,她這麼指導兒子耶律隆緒,“用詞犀利一點,趙宋的下場越慘越好。”

&esp;&esp;“可我們是遼人”,耶律隆緒遲疑道,“宋祖會不會……”

&esp;&esp;蕭綽搖了搖頭:“我們又不是金賊,和宋祖素無冤仇,他不會在意的。你儘量選王景略做導師,一來他沒有華夷偏見,二來他文武兼資,又有培養明君的經驗,正好適合你的情況。”

&esp;&esp;耶律隆緒恍然大悟。

&esp;&esp;母后對他的教導,一貫就是不僅要能征善戰、衝鋒陷陣,還得為政寬仁、濟世安民,王猛兩方面都擅長,確實是最好的導師。

&esp;&esp;耶律隆緒精神一振,立刻開始了奮筆疾書起來。

&esp;&esp;北齊位面,神武帝高歡清點了一下族譜,把兒子裡面唯一還算正常的

&esp;&esp;北魏孝文帝位面。

&esp;&esp;孝文帝元宏原本正在吃瓜觀看領獎, 看見盤點蘇軾、蘇轍兄弟,心裡還有點小感慨,一下子想到了自己。

&esp;&esp;他和他的弟弟彭城王元勰, 也是這般心心相印、相攜半生的情義,少與綢繆,提攜道趣。

&esp;&esp;非但關係親密, 而且一路以來志同道合, 並肩風雨。

&esp;&esp;孝文帝進行漢化改革改革阻力無數,得罪者甚眾, 就連太子元恂都與他翻臉割席, 因此被廢賜死。

&esp;&esp;唯有元勰始終一如既往地支援他,披文握武, 輔助朝綱,無懼艱險。

&esp;&esp;後來孝文帝英年早逝,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這個弟弟,生怕他被鳥盡弓藏,甚至特意給繼承人留了一封遺詔。

&esp;&esp;他鄭重其事地告訴繼承人、宣武帝元恪:

&esp;&esp;你六叔呢, “清規懋賞, 與白雲俱潔。厭榮舍紱,以松竹為心”, 人品何等高潔, 與朕多年相知,何等情深意重。

&esp;&esp;等朕死了之後,你遇見什麼事就多聽聽你六叔的,若他想辭官迴歸山林, 你就放他去吧, 他本就是自在翱翔的雲間鶴。你千萬莫要“翻疑姬旦之聖”, 不可懷疑他對朝廷的忠心,一定得讓他善始善終。

&esp;&esp;最後還又著重強調了一遍,“汝為孝子,勿違吾敕。”

&esp;&esp;行文可謂一字一句皆出肺腑,非常感人,孝文帝當真是給弟弟把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

&esp;&esp;但他唯一沒錯算到的就是人心,他一死,元恪立即翻臉不認人,一杯毒酒鴆殺皇叔,傳為千古冤屈。

&esp;&esp;朝野百姓聞之都紛紛流泣哀傷,甚至還有人抓破自己的臉,從此不復為官。

&esp;&esp;當孝文帝讀過史書,知道了此事後……

&esp;&esp;只能說,帝王家「父愁者聯盟」又多出了一個重量級成員。

&esp;&esp;孝文帝本來信心滿滿,覺得既然二蘇兄弟可以入選,他跟元勰肯定也可以啊。

&esp;&esp;在未來他病危的時候,元勰每日為他奉湯藥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