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劉禹錫遞出紙筆,語氣涼涼地說:“你就認命吧樂天,可以從現在開始寫了。”
&esp;&esp;“夢得”,元稹伸手擋住紙筆,站出來維護道,“你如此活力四射,不依不饒,莫非是魏武帝和蘇東坡約你鬥詩,你已經準備好了?”
&esp;&esp;哪壺不開提哪壺啊,劉禹錫驀然變了臉色,使勁瞪了他一眼。
&esp;&esp;在萬朝當中,有三個原本八竿子打不著的人,近來經常被捆綁在一起提及。
&esp;&esp;這三個人就是,曹操,劉禹錫,張懷民。
&esp;&esp;曹操字孟德,劉禹錫字夢得,張懷民名夢得。
&esp;&esp;三個人的話題度本來單獨就都很高,曹操不用說,自古以來就是充滿爭議的風雲人物,劉禹錫本就熱門,而且還又被天幕盤點帶火了一回。
&esp;&esp;至於張懷民,他的名氣現在也不小。
&esp;&esp;起因是一名好事者(不願透露姓名的新皇帝王莽),給大家上傳了《記承天寺夜遊》的全文,並且還製作了一些「懷民困困」、「懷民想打人」、「是什麼讓我遠離起床氣,是友誼的力量」的表情包。
&esp;&esp;非常魔性,一經推出,風靡萬朝。
&esp;&esp;吃瓜群眾自然是聞風而動,並且很快活學活用。
&esp;&esp;某些想要和臣子培養感情的帝王,某些準備訪問朋友的高士,還有各種對此有所需求的人,紛紛將「懷民亦未寢」這句話掛在了嘴邊。
&esp;&esp;正確使用案例,比如祖逖踏著晨霜,在熹微的霞光中,進宮去找劉琨:“越石亦未寢?相與於中庭舞劍乎?”
&esp;&esp;劉琨的內心是懵逼的。
&esp;&esp;但不管怎麼說,祖逖學著張懷民敲窗戶,至少還算有禮貌,總比像早年聞雞起舞那樣直接踢被子要好,所以欣然同意。
&esp;&esp;錯誤使用案例,比如曹操半夜去找荀彧:“文若亦未寢?相與秉燭夜談乎?”
&esp;&esp;荀彧雖然是個溫潤如玉的真君子,並不代表夜半因為如此荒謬的理由被吵醒不會生氣。
&esp;&esp;他茫然一陣,神色冷漠地將門摔上,自顧自地回去休息,可憐的曹老闆吃了一嘴的冷風。
&esp;&esp;當然,吃瓜群眾對於懷民那天晚上到底睡沒睡好,各持己見,莫衷一是,幾乎成為了一樁千古懸案。
&esp;&esp;劉禹錫自己也用過張懷民的表情包,甚至打算對子厚也進行一番「子厚亦未寢」的親切問候(柳宗元:我的內心是拒絕的),哪成想,一朝晴天霹靂,吃瓜吃到自己頭上。
&esp;&esp;很快有人發現,曹操、劉禹錫、張懷民三人的名字或字號,都是「ng de」的發音,多麼巧合!
&esp;&esp;此事牽扯到一個很牛逼的帝王,還涉及了兩個在整個中華文壇上都數得上名號的大文豪——張懷民雖然不是大文豪,但蘇軾是——頓時引發了狂潮。
&esp;&esp;從此,ng de 三兄弟(在自己全都不承認的情況下)組合出道。
&esp;&esp;不僅成為了萬朝最熱衷的表情包素材,甚至還擁有了一批糰粉,給他們畫海報、寫文章,還整日說要出資讓他們跨時空線下面基。
&esp;&esp;甚至還有一些唯粉,每日激烈地爭吵著諸如「詩豪劉禹錫和魏武帝曹操的詩詞究竟哪一個更豪情風發」之類的話題。
&esp;&esp;單是說說有就算了,但曹操一世豪傑,見不少人稱讚劉禹錫,當即起了爭雄之心,約劉禹錫進行詩詞比鬥。
&esp;&esp;ng de 三兄弟裡面的另一位張懷民,雖然本身水平比較一般,但請了好友蘇軾代表他出場。
&esp;&esp;月圓之夜,擂臺之巔,三傑對壘,可謂是近來萬朝觀眾最為期待之事。
&esp;&esp;劉禹錫被元稹提醒了這一茬,當即也沒心情再去逼迫白居易寫詞了,滿臉鬥志昂揚地坐回去,在思考,自己究竟如何才能打敗曹操和蘇軾登頂。
&esp;&esp;元稹微微一笑,計劃通。
&es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