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有人在讓他節哀,有人在痛哭流涕,還有人問他接下來該怎麼辦。
&esp;&esp;他平靜地發出命令,讓大軍重新啟程,駛入了蒼穹深處。
&esp;&esp;蒼穹上,仍有一道道金色的字跡在浮現,如煙花綻放,在最璀璨的盡頭盛開出了陽光,似痛極的餘燼之中蛻變出的新生。
&esp;&esp;今日,又是一個霜晴日。
&esp;&esp;……
&esp;&esp;經歷了無比漫長的路途之後。
&esp;&esp;于謙收攏餘部,帶人回到了浙東慶元府。
&esp;&esp;這裡雖然還處在平虜軍的控制下,但根本無險可據,完全不是一個適合堅守的陣地。
&esp;&esp;從前元軍南下滅宋時,攻下這裡,只用了不到三日。
&esp;&esp;于謙在深思熟慮後,決定移師北上,仗著波濤洶湧和地勢之利,與元軍周旋。
&esp;&esp;臨走前,他告知慶元全城百姓,時局危矣,敵軍將至,有意隨他們撤退者可隨行。
&esp;&esp;城中百姓聞言,十室去之七八。
&esp;&esp;留下的二三成,實在是故土難離,或者根本無法行動之人。
&esp;&esp;這日,謝翱清點完軍需,過來問于謙:“城中囤積著大量糧草器械帶不走,怎麼處理?”
&esp;&esp;于謙想了想:“就放在那裡不動。”
&esp;&esp;謝翱大驚:“東西留在這裡,等敵人打入城,豈不是平白資敵?莫如一把火燒了!”
&esp;&esp;于謙靜默了片刻:“資敵便資敵吧。”
&esp;&esp;“若放火燒之,元軍進來一無所獲,必定惱怒,轉而進犯勒索城中百姓。還有許多人都留在這裡,無法隨我們離去。”
&esp;&esp;謝翱嘆了口氣:“好。”
&esp;&esp;天幕上。
&esp;&esp;眾人對此議論紛紛。
&esp;&esp;【北齊神武帝高歡】:唉,不應該把東西留下的。
&esp;&esp;【北齊神武帝高歡】:張珪在臨安城中被困日久,糧草所剩不多。加上現在也不是收穫季,于謙若一把火燒了糧倉,至少能阻擋一陣元兵進攻的步伐。
&esp;&esp;【北齊神武帝高歡】:至於城中百姓,反正都救走七八成了,剩下的不幸死去,只能說時也命也,大不了日後再打回來給他們復仇就是了。
&esp;&esp;【魏武帝曹操】:孤同意高歡所說。
&esp;&esp;【魏武帝曹操】:慈不掌兵!
&esp;&esp;【燕成武帝慕容垂】:于謙,你現在回去放火還來得及!
&esp;&esp;【宋仁宗趙禎】:離譜,上面這都是些什麼人吶。
&esp;&esp;【宋仁宗趙禎】:合著死的不是你們家百姓,你當然毫無感覺!
&esp;&esp;【秦孝公嬴渠梁】:于謙這麼做,從戰略上來說確有不妥。
&esp;&esp;【秦孝公嬴渠梁】:但把本王換到他的位置,本王也會做出一樣的抉擇。
&esp;&esp;【武悼天王冉閔】:孤也一樣!
&esp;&esp;【唐玄宗李隆基】:所以,這就是冉閔你把糧食全分給百姓,結果自己沒軍糧了,突圍不成功被亂軍殺死的原因所在?
&esp;&esp;【武悼天王冉閔】:???
&esp;&esp;【周世宗柴榮】:對於于謙的人格,朕表示萬分敬佩。
&esp;&esp;【周世宗柴榮】:但對於平虜軍的未來,朕並不是很看好。
&esp;&esp;【唐太宗李世民】:主帥文天祥都死了,宋都亡了三年多了,平虜軍還有什麼未來可言嗎。。。
&esp;&esp;【宋孝宗趙瑗】:不管了。
&esp;&esp;【宋孝宗趙瑗】:反正相信于謙,于謙一定可以創造奇蹟的。
&esp;&esp;【魏武帝曹操】:這個趙瑗,真是于謙的腦殘粉了,朱祁鈺都沒你敢吹。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