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3節

瞬又想到,他會一直仗劍守在先生身邊,一直保護對方的,所以,他多半會死在先生之前。

&esp;&esp;於是他便改口道:“不不,先生定然長命百歲,還是由你自己晚年來編寫文集吧。”

&esp;&esp;次日,文天祥發表了一通戰前動員講話。

&esp;&esp;于謙隨即起身,振臂高呼:“諸位,我們的口號是——”

&esp;&esp;陳英:“今日東風起,大吉又大利?”

&esp;&esp;張千載:“平虜平虜,只贏不輸?”

&esp;&esp;謝翱:“我相信我們是無敵的!”

&esp;&esp;于謙朗聲說:“——是「有朋自北方來,雖遠必誅」!”

&esp;&esp;眾人:“……”

&esp;&esp;你別說,細品一下還真妙。

&esp;&esp;元朝胡虜自認是北人,而他們是南人,被蔑稱為第四等人,可不就是「有朋自北方來」?

&esp;&esp;一時間,平虜軍全員反響熱烈,並決定將這句簡單明瞭的話作為口號。

&esp;&esp;于謙十分滿意。

&esp;&esp;然而,此刻的他並不知道,自己鏗鏘有力的話語迴盪在另一個時空,重新整理了一名少年的三觀。

&esp;&esp;……

&esp;&esp;大秦位面。

&esp;&esp;公子扶蘇正在聽大儒淳于越暢談《論語》,這時忽然看見天幕上于謙的話,頓時驚呆了!

&esp;&esp;簡直被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論語》居然還能這麼解讀?

&esp;&esp;扶蘇帶著一絲奇妙的感悟,回頭又翻了翻書,立刻就品出了不一樣的滋味。

&esp;&esp;這個“朝聞道,夕死可矣”,難道不是在說,“早上知道了去往匈奴的道路,晚上就把匈奴都殺死了?”

&esp;&esp;這個“君子不重則不威”,難道不是在說,“君子(我們老秦人)不下重手打死人,就無法在六國遺民之間樹立威信?”

&esp;&esp;《論語》果然精妙。

&esp;&esp;看起來是仁義禮智信,其實字字都是在殺人誅心,保境安民啊!

&esp;&esp;扶蘇恍然大悟,當即把自己的思路分享給淳于越。

&esp;&esp;淳于越:?

&esp;&esp;他瞬間暴怒:“公子從何處聽來的歪門斜說,一派胡言!”

&esp;&esp;“可是”,扶蘇指著天幕上的于謙,“於先生所言,難道不對嗎?”

&esp;&esp;“這,這……”

&esp;&esp;淳于越就算再挑剔自負,看見了于謙在後世的事蹟,也說不出他半個字的不是。

&esp;&esp;按照儒家標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于謙簡直就是活生生的聖人,是要封聖的!

&esp;&esp;聖人之言豈能有錯?

&esp;&esp;難不成,其實他一直以來的解讀才是錯的?

&esp;&esp;此刻,大秦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老博士,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懷疑之中。

&esp;&esp;……

&esp;&esp;平虜軍按照計劃行事,很快拿下了對戰張珪的開門紅。

&esp;&esp;而後,又一路勢如破竹,在起義第三年的年末,接連攻下浙東八府,很快就大舉圍城,包圍了舊都臨安。

&esp;&esp;于謙身披甲冑,朗聲鼓勵一眾戰士,清潤的嗓音優美動聽,如同青山亙古間的渺遠鐘聲:

&esp;&esp;“臨安城就在前方!”

&esp;&esp;“新春將至,正好打下舊都,回去過年!”

&esp;&esp;“定要一雪前恥,讓崖山、揚州、還有千百地的烈士英魂們,都得以瞑目安息!”

&esp;&esp;他經年以來,在軍中積累了甚高的威望,眾軍士紛紛響應,壯志如潮。

&esp;&esp;謝翱等人各司其職,督查軍械,佈置攻城器具。

&esp;&esp;張珪如今,就被圍困在臨安城中,四野都是氣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