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5節

sp;&esp;冷不防,身邊落下一片陰影,張珪居然也一攬衣衫,很恭敬地向著江萬里塑像拜倒。

&esp;&esp;“師祖爺爺”,他口中念道,“請您保佑老師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無憂此生吧。”

&esp;&esp;于謙:“……”

&esp;&esp;這是把師祖當許願機了嗎?

&esp;&esp;他索性也效仿了一下,閉目無聲說:“江師祖,若你真的在天有靈,請助我一臂之力,救先生逃出生天,長命百歲。廷益歸家後,必為師祖建祠奉祀以謝。”

&esp;&esp;張珪還在說著很多的祝願和吉祥話。

&esp;&esp;這個十五歲的少年初涉文學,懂的還不算太多,他將所有學過的美好祝福都摘出來,希望江萬里可以保佑他的老師一切都好。

&esp;&esp;于謙在旁邊聽著,心中頗為感嘆。

&esp;&esp;無論如何,鄧剡在張珪的生命中,應該是最為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人。

&esp;&esp;鄧剡也是這麼認為的。

&esp;&esp;鄧剡將畢生所學,都編成了《相業》一書,留給了他。

&esp;&esp;甚至因為張珪的請求,在張弘範死後,整理了他的文集《淮陽集》並作序。

&esp;&esp;一時間,于謙看張珪居然有了幾分順眼。

&esp;&esp;可能這就是師控之間的惺惺相惜吧。

&esp;&esp;花了幾個時辰遊覽江心洲,臨走前,張珪表示他還有一件大事要幹。

&esp;&esp;“我準備打只白鳥,回去給老師烤著吃”,他說,“上次聽那個張千載提起,老師似乎很羨慕的樣子。”

&esp;&esp;他從箭囊裡抽出一支金羽,對著天穹,迅疾拉開弓弦,一隻白鳥頃刻墜地。

&esp;&esp;正準備再打一隻,于謙忽而道:“願借弓箭一用。”

&esp;&esp;張珪遲疑了一會,還是同意了。

&esp;&esp;于謙張弓搭箭,一揮手,迎著白鳥穿心而過。

&esp;&esp;張珪把白鳥撿起來,見是一擊斃命,甚為果決。

&esp;&esp;他盯著于謙看了又看:“你真的沒有仕元的打算?我們大概會成為很好的朋友。”

&esp;&esp;于謙淡笑:“絕無可能。”

&esp;&esp;“人各有志”,張珪表示理解,“你若改變主意,隨時可以來找我。”

&esp;&esp;他們一前一後,下了山去。

&esp;&esp;江心洲如燒的斜陽,將一雙少年人離去的背影拉得很長。

&esp;&esp;那些影子投落在地上,短暫交匯後,便迅速背道而馳,各自走向遠方。

&esp;&esp;……

&esp;&esp;一行人離開廬陵,再度上路。

&esp;&esp;暑熱初退,秋風起時,終於即將抵達建康。

&esp;&esp;沿途,王炎午數次到來,欲面見文天祥,勸他速死,都被于謙嚴防死守地趕了回去。

&esp;&esp;如此三番五次,看得觀眾們氣悶不已,直呼這廝不當人。

&esp;&esp;建康,也就是南京城。

&esp;&esp;昔年作為東吳、東晉、宋、齊、梁、陳,六朝的首都,虎踞龍盤,王氣所鍾,何等繁華景象。

&esp;&esp;如今被元軍攻佔日久,四處擄掠,早已破敗不堪。

&esp;&esp;天幕上。

&esp;&esp;利益完全相關的六朝皇帝們紛紛大怒:

&esp;&esp;【吳大帝孫權】:?這是建業?這居然是建業?

&esp;&esp;【晉明帝司馬紹】:不敢相信,眼前這一片瓦礫廢墟,竟然是朕費盡心血締造的建康城。

&esp;&esp;【梁武帝蕭衍】:臺城崩逝,王氣淪亡……心碎。

&esp;&esp;【東晉康獻太后褚蒜子】:我陳郡謝氏的烏衣巷,竟也盡數化為了煙塵。

&esp;&esp;【陳文帝陳蒨】:唉,誠知改朝換代,萬事更迭如流水,但看見自己的故園變成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