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不僅是地圖硬體上有差距,魏源和鄭成功的個人能力也存在著山海一般的鴻溝。
&esp;&esp;鄭成功掌鉞多年,征戰四方,武能橫掃海上安社稷,文能發展農桑定民生。
&esp;&esp;是個標準的六邊型戰士。
&esp;&esp;反觀魏源,僅僅是坐船抵達過海外這些地方,一無軍中歷練,二無基建經驗。
&esp;&esp;若把他換上鄭成功的開局,面對元軍一統進攻,只怕會死在當場!
&esp;&esp;道光君臣前思後想,算了又算,覺得己方勝算渺茫,前途一片暗淡無光。
&esp;&esp;“唉,怎麼就讓這個鄭延平搶先進場參賽了呢……”
&esp;&esp;道光帝兩眼無神,望著天,哀嘆道。
&esp;&esp;……
&esp;&esp;鄭成功和張世傑二人,很快就因為到底要向何方突圍,陷入了爭執。
&esp;&esp;“你居然說要去海陵島?!”
&esp;&esp;鄭成功難以置信,這地方不正是張世傑未來溺死的平章山嘛。
&esp;&esp;他簡直想把張世傑的腦瓜子拆開來看看,裡面到底裝了什麼。
&esp;&esp;莫非是呼嘯迴環、奔流不息的海水?不然怎麼會如此蠢笨不堪!
&esp;&esp;對此,張世傑亦有自己的理論:“海陵島離陸地最近,我們在那裡稍微休整一下,就可以選擇合適的時機反攻陸地,奪下一塊自己的根據地。”
&esp;&esp;鄭成功險些吐血,張太傅,都什麼時候了,拜託你清醒一點好不好!
&esp;&esp;敵眾我寡,勢如山傾,光奪得一塊陸上根據地有什麼用。
&esp;&esp;那釣魚城山高路遠,拒險而守,堪稱天下難得一見的雄關,最後不也一樣陷落了?
&esp;&esp;他不再廢話,直截了當地說:“眼下只能出海,越遠越好。先行往臺灣,修整一段時間,再從那裡出發前往呂宋,或者更遠的土地,這樣才能有一段穩定發展的時間。”
&esp;&esp;他其實也想過直接選臺灣當根據地,但轉念一想,還真不行。
&esp;&esp;這個時候,元軍是有極其強大的水師的。
&esp;&esp;不僅入侵日本,打了弘安之戰,甚至還入侵了越南陳朝,緬甸,印度尼西亞的爪哇。
&esp;&esp;宋軍的實力,各方面比他自家軍隊落後太多了。若是停在臺灣,等於說隨時會被元軍攻打上門,到時候直接就是一個呼天天不應,坐而等死。
&esp;&esp;張世傑卻眉峰緊鎖,斷然喝道:“不可能!”
&esp;&esp;一路來到崖山海戰,在他看來已經是遠離故土,飄零甚遠了,遠航臺灣簡直不可想象,至於去什麼呂宋甚至東南亞,那更是數典忘祖的大逆不道。
&esp;&esp;他冷冷道:“此等背土重遷、流奔異國的行為,與當亡國奴有何異?倒不如留在此地殊死一搏,玉石俱焚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