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數筆,悄入驚鴻畫卷中。
&esp;&esp;【崇禎十五年,鄭成功參加科舉】
&esp;&esp;【因其行事作風,太過於蕭散不羈,加之一路行來,生活奢靡無度,科考官員郭之奇頗為惱怒,雖見鄭成功行文頗佳,仍舊扣下名單,不許他中舉】
&esp;&esp;【鄭成功不以為意,日散一萬金,飄然離去】
&esp;&esp;永曆位面,眾人紛紛發出善意的笑聲。
&esp;&esp;比較活潑的幾位,如臨國公、少年將軍李來亨,更是笑得險些滾到桌子下面去。
&esp;&esp;“哈哈,沒想到延平王平日對我們疾言厲色,居然還有如此……年少風流的一面。”
&esp;&esp;李定國反倒輕輕嘆了口氣:“這樣不好麼?”
&esp;&esp;他這一生中,便只有這一段真正無憂快活的時光啊。
&esp;&esp;天幕繼續播放:
&esp;&esp;【崇禎自盡煤山後,明朝北廷滅亡,南明正式開啟】
&esp;&esp;【鄭成功之父鄭芝龍手握重兵,掌控東南海上眾軍,為了獲取更大的政治資本,擁立唐王朱聿鍵為帝,改元「隆武」】
&esp;&esp;【隆武帝為人清正,君子端方,一心勵精圖治,北伐恢復江山】
&esp;&esp;【他將鄭成功帶在身邊,親自教導,讓其在朝中以皇子體統行事,封為招討大將軍,掌兵權,前往抗清前線歷練】
&esp;&esp;【縱觀鄭成功的成長曆程,父親這一角色始終缺席,直到隆武帝填補了這個空白】
&esp;&esp;【這就是他人生的第二階段,一個雖然很辛苦,看起來卻前途光明,一切都充滿希望的時段】
&esp;&esp;李定國看到這,復又嘆息了一聲。
&esp;&esp;“大多好物不堅牢,彩雲易散琉璃脆。”
&esp;&esp;【可惜,隆武帝雖有漢光武帝之才,卻無漢光武帝之運】
&esp;&esp;【他早年因起兵勤王,被崇禎投入獄中許多年,並無任何親信勢力,鄭芝龍等權臣趁機把持朝政】
&esp;&esp;【隆武二年,鄭芝龍舉國降清,出賣隆武帝,清軍未遇到絲毫抵抗,就長驅直入】
&esp;&esp;【八月,隆武帝出奔汀洲,被清人俘獲,寧死不降,歿於亂箭】
&esp;&esp;【他是最後一位可以算得上明君的漢人帝王,也是最後一位「國君死社稷」之人】
&esp;&esp;眾人:“……”
&esp;&esp;一個崇禎,一個鄭芝龍,二位真是狗中狗,弟中弟!
&esp;&esp;隆武帝也是命途悽慘,遇見了這兩個坑貨。
&esp;&esp;觀眾們都還記得,之前,隆武帝向朱祁鈺敘說過自己的經歷。
&esp;&esp;早年,因為祖父寵妾滅妻,一心想讓他早死,遭到囚禁虐待二十年。
&esp;&esp;後來僥倖存活下來,深感京師危局,散盡家財,前往起兵勤王,反而被崇禎以“藩王不掌兵”的罪名關押起來,高牆之內,又羈押了許多時光。
&esp;&esp;前前後後幽囚二十八載。
&esp;&esp;哪怕是天降大任,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這苦得未免也太過了。
&esp;&esp;最可怕的是,隆武帝吃了那麼多的苦,走過了浮生百劫,關山千重,終於站到了最高處,欲為天下蒼生殊死一戰。
&esp;&esp;到頭來,卻依然沒有一個好結局。
&esp;&esp;【魏武帝曹操】:崇禎真是罪該萬死。
&esp;&esp;【魏武帝曹操】:前面說十年之內換了幾十個首輔的,也是這個崇禎吧?
&esp;&esp;【宋英宗趙曙】:就是他。
&esp;&esp;【成化大帝朱見深】:世間的父子關係還真是神奇,鄭成功如此英雄,他爹鄭芝龍卻如此下作。
&esp;&esp;【大順皇帝李自成】:這有什麼神奇的,世間父子迥異的多了去。
&esp;&esp;【大順皇帝李自成】:就比如成化你,犁庭掃穴橫滅女真,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