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另一種比如張千載,揮金如土,灑金如雲。
&esp;&esp;有這種好日子過, 擱誰身上也不願出去苦哈哈地做官, 所以, 張千載考完舉人便沒有下文了,屢徵不就。
&esp;&esp;張珪把禮物們都拆開,擺在桌子上,挑挑揀揀,最終選了一個金玉小鈴鐺:“我就拿這個吧,其他都是老師的。”
&esp;&esp;看見小鈴鐺的于謙:“……”
&esp;&esp;怎麼會有人一上來就給人送鍾(送終)啊!
&esp;&esp;張珪問他:“你要不要也挑一個?”
&esp;&esp;于謙一眼掃過去,看見了一柄精美的玉劍(刀劍利器,向來忌諱送禮),一盒玉質盆栽小菊花雕塑(菊花是送葬逝者專用花),一方琉璃益智粽擺件(可能是想勸人多長點腦子吧),甚至,還有一把江南地區名家題繪的扇子(送扇無相見,扇子是最不受歡迎的禮物之一)。
&esp;&esp;于謙:“……”
&esp;&esp;張千載,好絕一人。
&esp;&esp;送禮精準地踩中了所有相關雷點,居然無一倖免。
&esp;&esp;鄧剡雖然不認得張千載,但張千載對鄧剡卻是久仰大名,知道此人與文天祥相交莫逆。
&esp;&esp;他心中一動,機會來了。
&esp;&esp;張千載起身來到鄧剡的病榻前,握著他的手,感情十分充沛地說:“光薦,這麼多年,我一直惦念著你,你要多保重身體。”
&esp;&esp;鄧剡:“……”
&esp;&esp;不是,你誰啊,我們從前認識嗎?
&esp;&esp;他一怔後,立即接過了張千載的話茬:“如今光景日下,確實難比當年。我還記得,那時在白鷺洲書院讀書,對春光細柳,吟詩作畫,何等無憂快活。”
&esp;&esp;一說起白鷺洲書院,張千載可就來精神了!
&esp;&esp;畢竟他的偶像文天祥也是從這裡畢業的。
&esp;&esp;這他熟啊,做足了功課。
&esp;&esp;張千載說:“我還記得,書院門口有一株老樹,高大蓬勃,枝繁葉茂,裡面可以藏人。有時候逃學不想上課,就會躲到裡面去,偷偷眯上一會。”
&esp;&esp;鄧剡笑著一捋長鬚:“是啊,到盛夏之日遁入樹蔭中,尤其涼爽。”
&esp;&esp;張千載:“晚涼時分,每次登上湖心樓遠望,我都覺得彷彿要飛上天際,乘風而去。”
&esp;&esp;鄧剡:“確實水闊天長,人間美景。”
&esp;&esp;張千載:“在晴天時,江萬里先生的塑像經常被用來晾曬衣服。”
&esp;&esp;鄧剡:“噗,還可以用來在考前掛小紅繩祈禱!”
&esp;&esp;張千載:“說到小紅繩,就不得不提白鷺洲的特產小白花樹,只要考前經過那棵樹下,不小心被花砸到,最後的成績一定會很慘烈。”
&esp;&esp;鄧剡:“……看來,你確實很懂白鷺洲。”
&esp;&esp;就連他這個白鷺洲正經入室弟子都沒這麼懂!
&esp;&esp;張千載:“還有書院後山的白鳥,做燒烤吃特別香。”
&esp;&esp;鄧剡:“?你還烤過白鳥吃?這我倒沒試過,感覺自己錯失了太多。”
&esp;&esp;……
&esp;&esp;於是。
&esp;&esp;二人就這般無中生有,互編故事,追憶了半個時辰根本不存在的往昔。
&esp;&esp;親眼見證了兩大戲精互演的于謙:神色冷漠 jpg
&esp;&esp;這究竟是什麼奇奇怪怪的心有靈犀啊。
&esp;&esp;張珪倒是有點小感慨,覺得他的老師和張千載之間,情誼多麼深厚,多麼動人!
&esp;&esp;他認真地聽著,時不時做個筆記。
&esp;&esp;于謙無事可做,在一旁開始剝菱角吃,咔咔咔。
&esp;&esp;張珪目光凌厲地掃向他。
&esp;&esp;這廝沒有心的嗎,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