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他第一次露出了無比肅然的神色:“畢竟按照命理玄學來說,文相公他的命理,委實是千般坎坷曲折,改命更是難如登天……”
&esp;&esp;于謙默然許久:“事在人為。”
&esp;&esp;陳英順利透過了考驗,于謙決定將他拉入自己的計劃中。
&esp;&esp;他雖然不瞭解陳英其人,但他對這位一手將大明太祖朱元璋撫養長大的長輩,報以足夠的信任。
&esp;&esp;陳英後來一直活到了九十九。
&esp;&esp;在朱元璋的早期成長之路與人格塑造上,他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肯定是個正面人物。
&esp;&esp;而且,從陳英一直追隨張世傑、死戰至最後才被俘虜的情況來看,他始終心向大宋。
&esp;&esp;給自己外孫的教導,也是要復興漢人衣冠。
&esp;&esp;陳英聽他道出營救文天祥的意圖,糾結半晌,最終深吸一口氣,拍板道:“好,這回豁出去,跟你幹了!”
&esp;&esp;他自認為是個玩世不恭的小人物。
&esp;&esp;但小人物,也是有自己的孤勇和堅守的。
&esp;&esp;歷史上的陳英,幾次死裡逃生。
&esp;&esp;因為不願再從軍旅,為元軍賣命,索性選擇了隱居,內心一直認定自己是宋民。
&esp;&esp;此刻,他想到,之前就沒能救得了太傅,今天總還可以努力一把,將文丞相救出來吧!
&esp;&esp;大不了賭上這條命便是!
&esp;&esp;于謙:“……倒也不必如此,你的性命很重要。”
&esp;&esp;萬一陳英在這裡蝴蝶掉了,他到哪兒去變一個未來的太祖出來?
&esp;&esp;“我有一個建康驛出逃的計劃”,他告訴陳英,“你既然能夠預知天象,選定出逃的日期就交給你了。”
&esp;&esp;離開建康,最合理的路線是走覆舟山一帶,切進京口,再入海順流而下。
&esp;&esp;一路水流湍急,舟輕如箭,速度很快。
&esp;&esp;且沿途多有隱蔽之處,容易逃離元軍的搜捕。
&esp;&esp;要達成這個目標,最關鍵在於兩點。
&esp;&esp;一是必須選定一個風向順利、潮水正勁的日子,這點可以交給陳英。
&esp;&esp;第二件事,就比較棘手了。
&esp;&esp;于謙修長的手指輕釦桌沿,幾度斟酌:“你懂醫藥嗎?”
&esp;&esp;陳英微微遲疑:“大概是普通江湖遊方郎中的水準。”
&esp;&esp;天幕上,朱元璋立刻出來拆臺:
&esp;&esp;“于謙,咱外公的醫術,是吃符籙喝咒水的巫醫水準,咱小時候沒少被毒害過,你莫要輕信。”
&esp;&esp;于謙:“……”
&esp;&esp;行吧,這就很難搞。
&esp;&esp;參考歷史上的發展,鄧剡能夠留在建康驛,不繼續北上,是因為重病無法成行。
&esp;&esp;那麼,他的先生也必須“重病”。
&esp;&esp;至少在脈象上,必須完美騙過元人的醫者才行。
&esp;&esp;于謙本人對醫學不能說一知半解,簡直就是一竅不通。
&esp;&esp;他決定進行場外求助。
&esp;&esp;【明 景泰位面挑戰者于謙】:請問,有沒有一種比較溫和的藥物,能夠在不傷身的情況下,讓人表現出沉痾在身的狀態?
&esp;&esp;眾人:“……”
&esp;&esp;于謙這什麼操作,我們真沒見過。
&esp;&esp;居然還能找外援?
&esp;&esp;藥性溫和,不傷身,還要完美裝病,如此多要求,你咋不上天呢?!
&esp;&esp;片刻後。
&esp;&esp;唐太宗第一個回覆:
&esp;&esp;【唐太宗李世民】:于謙,孫思邈讓朕轉告你,洗洗睡吧,夢裡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