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宋孝宗趙瑗】:啊,仙人……
&esp;&esp;【宋孝宗趙瑗】:于謙只是一時看見崖海戰事落幕,情緒激動,您不要在意他的言辭不敬。
&esp;&esp;【明 景泰位面 太上皇朱祁鎮】:哈哈哈哈,于謙要倒大黴了!朱祁鈺要倒大黴了!
&esp;&esp;【宋孝宗趙瑗】:朱祁鎮你快閉嘴!(拔刀)
&esp;&esp;宋孝宗大為光火,恨不得當場抽出劍,將朱祁鎮削成片片。
&esp;&esp;“幼安,你瞧瞧這討厭的傢伙……”
&esp;&esp;他一轉頭,發現少年辛棄疾正望著天幕,眼眸微微泛紅。
&esp;&esp;“!!!”
&esp;&esp;趙瑗一下子慌了神:“幼安也被朱祁鎮這狗東西氣到了?該死的傢伙,朕這就去罵死他!”
&esp;&esp;辛棄疾攔住他,微微搖頭:“我只是覺得心中難過。”
&esp;&esp;易地而處,他也會做出和陸秀夫一樣的選擇,與國同葬,與丹心同葬,殉與千秋萬代。
&esp;&esp;自古以來,便沒有從不滅亡的國家。
&esp;&esp;大廈將傾之時,人們能選擇的,只是或明哲保身,或與之同死。
&esp;&esp;天數如此,人力為之奈何?
&esp;&esp;可即便想得通透,辛棄疾看著天幕上的亡國景象,依舊覺得心如刀割。
&esp;&esp;那在崖海巨浪中沉淪的,不是別的,是他一生為之戰鬥,至死方休的大宋啊,明明今日還在金戈鐵馬,氣勢磅礴,想躍馬江北,想再復江山。
&esp;&esp;怎麼到了崖山那個時候,竟忽然滿目河山,無一寸宋土,六合四海,無一寸宋民了呢?
&esp;&esp;趙瑗看著他,關切地問:“幼安在想什麼?”
&esp;&esp;辛棄疾將自己的感受告訴了趙瑗。
&esp;&esp;趙瑗看了他許久:“朕答應你。”
&esp;&esp;這位君王的眼中,也慢慢浮現出了淚光:“等你從崖山歸來,我們就揮師北伐,收復失地——所有在崖山失去的東西,我們,都會替他們拿回來。”
&esp;&esp;……
&esp;&esp;景泰位面,朱祁鈺對著天幕,輸入又刪除,反反覆覆。
&esp;&esp;好糾結。
&esp;&esp;帝王當御極四海,權衡萬方利弊,他確實有那麼一刻,覺得於謙這麼直言不太妥當。
&esp;&esp;畢竟天心難測,若是惹怒了仙人,于謙可能會為他自身、甚至整個景泰位面帶來災難。
&esp;&esp;朱祁鈺本打算像宋孝宗一樣,出言解釋一二,但最終還是什麼都沒說。
&esp;&esp;于謙此刻看起來很難過,孤影寂寥。
&esp;&esp;所以,朱祁鈺不想讓他覺得,自己在這種時候,沒有跟他站在同一邊。
&esp;&esp;像宋孝宗那樣的發言,看似維護,實則卻是對於謙行為的不贊同。無論何時,不管于謙準備做什麼,景泰皇帝都是他最堅定不渝的支持者。
&esp;&esp;……
&esp;&esp;天幕上。
&esp;&esp;【明太祖朱元璋】:咱覺得於謙說得好,如果只是來當個見證者,副本參賽根本沒有任何意義。
&esp;&esp;【唐玄宗李隆基】:呵呵,于謙是你大明的人,你當然迴護他。
&esp;&esp;【唐玄宗李隆基】:天幕仙人的威嚴豈容隨意侵犯!
&esp;&esp;【秦始皇嬴政】:寡人也同意于謙的觀點。
&esp;&esp;【秦始皇嬴政】:今天有于謙開局遇到全劇終,明天說不定有人開局就被殺,寡人需要一個關於副本規則的合理解釋。
&esp;&esp;【漢武帝劉徹】:是也,一定得問個明白!
&esp;&esp;【東晉康獻太后褚蒜子】:不怕副本難度大,就怕規則搞不清楚,朕不想讓本位面參賽者折在裡面,請天幕解答這個問題。
&e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