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他作為南明鴿王之王,經常爽約,這時,便頗有幾分心虛了。
&esp;&esp;他繃著臉,敲敲桌面:“好了君實,可以了。”
&esp;&esp;“哎?”
&esp;&esp;陸秀夫顯然會錯了他的意思,輕輕一笑,眉眼彎成了湛然的春水,“延平也要來講課嗎?我好想聽。”
&esp;&esp;鄭成功本要推辭,但忽而想到了前面于謙副本中,于謙給文天祥講述未來大明的情景。
&esp;&esp;他也想告訴陸秀夫,未來會有一個充滿希望的新時代,振興漢人衣冠,重開日月盛世。
&esp;&esp;可是……
&esp;&esp;他和于謙不一樣,他並沒有親眼見過那個盛世。
&esp;&esp;自鄭成功出生起,大明江山就已經在風雨飄搖中,走向了天地破碎、輿圖換稿。
&esp;&esp;他見到……
&esp;&esp;烈皇帝煤山殉國,史可法血葬梅嶺,隆武帝萬箭穿心,閻應元戰死江陰,瞿式耜桂林就義。
&esp;&esp;他更見到,腥羶佈滿中原,生民破碎流血。
&esp;&esp;無數的漢人因為拒絕剃頭,堅守華夏衣冠而慘死,一戶又一戶的百姓家破人亡,一座又一座的城池慘遭屠滅,沖天的烈火燃盡了四海九州。
&esp;&esp;而這些,都是不能對陸秀夫說的。
&esp;&esp;難道要他告訴眼前人,未來漢人確實過了一段好日子,可還沒到三百年,就變得愈發淒涼,十倍更慘烈於如今?
&esp;&esp;他做不到。
&esp;&esp;此刻,迎著陸秀夫期盼的目光,鄭成功沉默了許久。
&esp;&esp;他張了張嘴,仔細回憶著從各種史料裡看來的話:
&esp;&esp;“嗯,大明建國初期,是一個很好很好的時代,太祖陛下起於微末,是以善待百姓,愛民如子,立法多佑貧抑富。”
&esp;&esp;“永樂陛下發揚國威,屢下西洋,締造萬國來朝之盛景……”
&esp;&esp;“宣德陛下……”
&esp;&esp;“景泰陛下……”
&esp;&esp;“成化陛下……”
&esp;&esp;眾人都聚攏過來,專注傾聽,一時頗為神往。
&esp;&esp;張世傑忍不住感嘆:“永樂、宣德、成化年間,真是一個適合大顯身手的好時代啊!”
&esp;&esp;蘇劉義表示:“景泰年間也很不錯,那個堡宗一聽就很適合捱打的樣子。”
&esp;&esp;張世傑略感無語:“是讓你去打外敵,不是讓你打堡宗。”
&esp;&esp;蘇劉義驚奇:“堡宗都殺社稷第一功臣了,還不算外敵?”
&esp;&esp;張世傑一想,完全沒毛病啊:“不愧是蘇公,這麼快就想明白了問題的關鍵。”
&esp;&esp;就連小皇帝趙昺聽了之後,都揮舞著拳頭表示:“堡宗太遜了,快換朕來!”
&esp;&esp;陸秀夫不失時機地給趙昺上課:“陛下知道,堡宗究竟錯在何處,需要你日後引以為戒嗎?”
&esp;&esp;趙昺歪著腦袋思考了許久,還是懵懵懂懂。
&esp;&esp;這時,他一轉頭,正好對上了陸秀夫清澈明淨的視線,溫和地漾出了一片江南柔波。
&esp;&esp;趙昺:!
&esp;&esp;“朕知道了!”他興奮地撲過去,抱住了小陸相公的腰,蹭了蹭,“錯就錯在——朕有丞相,而堡宗沒有,朕最喜歡丞相啦!”
&esp;&esp;陸秀夫:“……”
&esp;&esp;他把糯唧唧宛如年糕一樣粘在他身上的小皇帝撕下來,溫聲道:“陛下,你要不要再想想?”
&esp;&esp;趙昺一陣迷糊:“朕已經想得很清楚了呀!堡宗有于謙,但他不喜歡,朕有丞相,朕可喜歡丞相了——”
&esp;&esp;他一轉頭,忽見張世傑站在一邊看著他們,立刻就踮起腳,伸長手臂,抓住了太傅大人垂落的指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