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22節

esp;&esp;王堅作為宋末年間最大的狠人之一,心智之果決,遠超常人想象。

&esp;&esp;堅守一座孤城三十年,經歷大大小小的戰役二百餘場,與蒙古八十多名將軍交戰過,從青春年少,到滿城盡是白髮兵。

&esp;&esp;就連最後投降也不是因為守不住了,而是因為在崖山海戰結束、宋廷已然覆滅之後,與元廷進行談判,以不傷釣魚城百姓一人為條件,開城歸降。

&esp;&esp;百姓們各自安居,王堅、張珏等釣魚城十餘名守將,在城破當日自刎而亡。

&esp;&esp;從王堅這個人的作風來看,他並未為了求一個身後名死守到底,對名利的訴求相當淡薄,始終將百姓放在心上。

&esp;&esp;此刻,王堅沉默不言。

&esp;&esp;呂布前兩條理由在他看來完全就是巧言令色,唯獨第三條,確實引發了他一番沉思:“汝欲效姜維之事乎?”

&esp;&esp;呂布:“……”

&esp;&esp;這姜維又是何人?!

&esp;&esp;他掃了一眼天幕,見熱心觀眾王莽,果然站出來給大家補課,將姜維詐降、一計害三賢的故事說了出來。

&esp;&esp;呂布雖然搞不懂姜維的腦回路,但沒關係,陳宮聽懂了,在一番頭腦風暴之後告訴他:“明公應當對王堅說,絕非如此,姜維詐降是國破家亡、別無他法的殊死一搏,而我們這次是成竹在胸的步步為營。”

&esp;&esp;王堅聞言,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成竹在胸?汝有何良策?”

&esp;&esp;呂布照搬陳宮的小紙條:“苦竹隘、長寧山城、大獲城、運山、青居等地皆已陷落,川地屏障全無,如今釣魚城陷落,下一步便可以長驅直入進江,切進重慶。”

&esp;&esp;“我欲以平定釣魚城之功,封萬戶侯,經略川地,營運後方糧倉,進而可以控制整個江南地區元軍的糧食運輸,挈其後路,縱橫其中,指日可待矣。”

&esp;&esp;陳宮的思路總地來說就是,儘量揚長避短,減少無謂的資源消耗。

&esp;&esp;畢竟呂布是北方人,最擅長的還是北方騎兵戰,這南方水師對他來說完全是全新領域,所以說,要想平定江南,還是得藉助蒙哥、忽必烈等人的力量。

&esp;&esp;等江南掃平了,到時候在這麼臨陣倒戈一擊,哎嘿,這兩人也就可以上天了。

&esp;&esp;蜀地既有天險,又有佔據了整個南宋四分之三的賦稅,而且還是糧食源泉,實在是一個完美的後方根據地啊。

&esp;&esp;那麼問題來了,這是從自己登基、逐鹿天下的角度,進行的思考。

&esp;&esp;王堅畢竟是宋將,自然而然地站在了宋廷那邊,該怎麼說服他呢?

&esp;&esp;陳宮自然也有辦法,那就是一句話,十六個字:“人無自辱,外人何辱?國無自亂,他國何亂?”

&esp;&esp;反正就是說,想要攘外必先安內。

&esp;&esp;你王堅大概也知道現在整個南方的宋將各路派系鬥成了什麼樣子,這樣下去吃棗藥丸,但他們面對共同的外敵就會團結起來(實際上並不會),你乾脆辛苦一點,去做那個靶子給他們打吧!

&esp;&esp;王堅:“……”

&esp;&esp;雖然這話聽著很詭異,但仔細一想,居然還很有道理。

&esp;&esp;王堅這時對宋廷還抱有許多幻想,覺得這樣一通操作,說不定真能讓宋廷內部凝聚起來,同仇敵愾。

&esp;&esp;等他半推半就地上了呂布的賊船,作為第一批幫助呂布打天下的功臣,開國元勳,日後,就算是想要後悔脫身也遲了。

&esp;&esp;何況他往後許多年,從未後悔過自己今日的決策。

&esp;&esp;他關心百姓,甚於關心這個社稷朝廷,當然也遠甚於關心他自己。

&esp;&esp;此刻,王堅注視著呂布良久,徐徐道:“我要你以血定誓,絕不妄殺天下百姓,絕不真心為胡虜效命。”

&esp;&esp;呂布心想,天下百姓那未來都是我的子民,怎麼可能動他們啊:“這是自然,我絕不妄殺百姓,絕不真心為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