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來,孤送你加冕為王。”
&esp;&esp;【作者有話說】
&esp;&esp;好耶,現在嶽王這個稱號終於是實至名歸了!
&esp;&esp;
&esp;&esp;天幕前們的觀眾望見這一幕發展, 紛紛驚呆了。
&esp;&esp;宋祖陛下好強的氣魄!
&esp;&esp;在場的許多人都是帝王將相,自然一眼就能看出來,雖然岳飛的這個「武穆王」, 名義上是二字王,但相關的儀仗典禮規格,完全就是按照一字王、甚至是可以和天子平起平坐的那種權臣一字王來處理的。
&esp;&esp;劉裕還給岳飛安排了一個「入朝不趨, 劍履上殿, 贊拜不名」的全套餐。
&esp;&esp;這種在宋朝可能相對來說沒有那麼大的政治意義,此前就有過燕王趙俁、越王趙偲等一些案例, 但也僅限於趙宋皇室內部。
&esp;&esp;然而, 在劉裕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入朝不趨, 劍履上殿,贊拜不名」,妥妥就是權臣即將篡位、改朝換代的象徵,無人不忌諱。
&esp;&esp;要知道,劉裕自己此刻也只是個宋王, 還沒當上宋武帝呢, 就給岳飛加了這一堆儀禮,將他推到了一個相當崇高的地位。
&esp;&esp;此種行為已經不能單純用信任來形容了, 而是全然的交付後背、性命相托。
&esp;&esp;最震驚的自然還是岳飛本人。
&esp;&esp;他覺得自己功業未逮, 山河未復,不應有此殊榮,當即就想要推辭,卻被劉裕輕輕按住了手說:“鵬舉, 你看。”
&esp;&esp;岳飛順著他的目光看去, 這裡是整個皇城的最高點, 俯瞰著巍巍連綿的萬里江山。
&esp;&esp;河川如一張巨幕上的圖畫,懸浮在身前,氣勢浩蕩,摩天接地,垂落向無垠深遠的地方,卻又顯得如此近在咫尺,一伸手就摘下流雲。
&esp;&esp;此刻,二人並肩立在長風颯沓的高處,如生羽翼,登雲而直入青霄。
&esp;&esp;此情此景,怎能不讓人生出一種欲拔劍揚眉、一試天高的萬丈豪情。
&esp;&esp;若是再轉目向下方的人間看去,巍巍的青山白雲之間,城闕如星,樓臺如簇,旌旗如流火,劍冠如蟻聚。
&esp;&esp;無數的飛擁黃蓋、紫金羅綺、羽林青衿都羅列在道旁,百姓們更是擠滿了城中的一條又一條長街,歡呼聲時時響徹,即便在此間都能聽見。
&esp;&esp;長風將丹桂柏梁的芳氣送到了高處,烈烈揚揚,宗廟正聲的洪鐘雅樂爭鳴在天際。
&esp;&esp;從前的南宋並沒有這樣的場景,因為倉促南渡建都,這裡的人都懷著幢幢不安的心境,一切改變都是劉裕到來後才發生的。
&esp;&esp;劉裕迎著天邊的旭日,一派意氣風發地說:“你瞧這江山萬里,天威煌煌,盛德日新,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英傑來來去去,皆為此折腰流連。”
&esp;&esp;岳飛點點頭:“是啊。”
&esp;&esp;卻聽劉裕陡然話鋒一轉:“請君此生,與我共赴山河,一道將這個天下握在手心。”
&esp;&esp;他說的是「我」,而不是帝王一貫稱孤道寡的「孤」,又說:
&esp;&esp;“天地見證我的誓言,可以走過風霜雨雪,光寒刀劍,也並肩萬仞高處,絕世榮光。這一生,肅亂代興,完璧中夏,巍巍四海,雪生民之塗炭,驅胡夷而振袂,從此日月永安,斯心永歸。”
&esp;&esp;“青雲不墜,秋水天長,此志不滅。”
&esp;&esp;岳飛一震,見他也正看著自己,眸中天光雲影流動,彷彿是一片烽火與流星交迸的海,寫滿了堅定和決絕。
&esp;&esp;“陛下——”
&esp;&esp;劉裕描繪出了一個那般光輝的前景,而岳飛知道,這個光輝的前景在不久的未來終將實現。
&esp;&esp;他彷彿有許多話要說,但任何語言比起這種證誓山河的力度,似乎都顯得有些輕飄和蒼白了。
&esp;&esp;岳飛抬眸望向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