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87節

</dt>

&esp;&esp;祥興二年,文天祥擔任主考官,在南都揚州開科取士,試題相當靈活,非但文物並濟,就連科學創新也放上去了不少(感謝鄭成功和新宋帝國的貢獻!),而且採取了筆試+口試面談的形式(感謝王莽的大力提倡!)。

&esp;&esp;所謂面談,就是有一批劉宋高官組成的團隊,包括但不限於張世傑、陸秀夫、蘇劉義等人,甚至還有來自民間的代表謝翱,以及若干的小學科代表,諸如大醫師羅知悌等人。

&esp;&esp;這麼多人的團隊,對筆試優勝者進行溝通交流與重重盤問。

&esp;&esp;在座的各位都是大佬,一來考察心理素質,二來追尋應變能力,三來,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是否符合劉宋帝國的選人標準。

&esp;&esp;可不能搞的像從前南宋許多人一樣,除了會背四書五經、精研程朱理學以外,一無是處!

&esp;&esp;最後一關依然是殿試。

&esp;&esp;鑑於小皇帝趙昺依舊懵懵懂懂,所以由右丞相陸秀夫代勞,進行對於科舉榜單排名的最後敲定。

&esp;&esp;如此科舉之法一經敲定,天下大為譁然。

&esp;&esp;那些從前的既得利益者最為惱怒,這麼多的人都成為了面試官,而且每個人的權重都是相通的,這就意味著無法再對科舉結果進行暗箱操作。

&esp;&esp;什麼父子一門四進士的神話,雖然也有可能繼續有,卻很難再單純地靠家庭相傳的教育來實現了。

&esp;&esp;天下的普通百姓卻大為歡喜,見到了一條能夠打破從前的桎梏,從底層上升的途徑。

&esp;&esp;雖然有許多人還心懷疑慮,但

&esp;&esp;忽必烈暴跳如雷:“關於宋賊岳家軍的上一次戰報, 尚在真定府,你們告訴朕,這些人是如何做到數日之內馳越數千裡的, 他們難道會飛嗎!”

&esp;&esp;他憤怒至極,猛一下拔出劍,寒光閃爍中一劍斬下, 削去了大半邊御案, 怒吼道:

&esp;&esp;“一個個都啞巴了不成,說, 告訴朕究竟是怎麼回事!”

&esp;&esp;蒙元眾將一個個拜服於地, 噤若寒蟬。

&esp;&esp;只有中書右丞相安童上前一步,他是被抓捕的忽必烈察必皇后的侄子, 關係親近,也是最有立場在此刻開口的人。

&esp;&esp;“稟陛下,必有人督查不力,陰懷異圖,伺釁治軍, 甚至於蓄意隱瞞謊報, 與宋賊互相勾結!”

&esp;&esp;忽必烈面色一動:“你的意思是?”

&esp;&esp;安童大聲道:“臣請徹查潼關以東、奉元以北、遼陽以西、以及上都京畿周邊關隘重地的所有守將,務要將其中的內應找出來拔除!”

&esp;&esp;他作為一個漢化程度很深的儒法推行者, 多年以來, 實屬葉公好龍。

&esp;&esp;不僅沒學到太多中原文化的優秀之處,反而將一項人家劉宋帝國早已拋棄的「優良傳統」繼承了過來。

&esp;&esp;那就是內鬥。

&esp;&esp;伯顏倒臺後,他一躍成為了朝臣中的老大,已經初步體會到了內鬥的快樂。

&esp;&esp;在外面建功立業, 哪比得上關起門來打自己人收穫更大啊, 分分鐘平步青雲, 位極人臣!

&esp;&esp;安童見忽必烈似有所動,連忙趁熱打鐵道:“陛下,試想這宋賊區區南國小人,孱弱之兵,安能一路狂奔突襲,數日之內革定中都!原因依然是出現在大元內部,要麼守將有內應,要麼——”

&esp;&esp;忽必烈的眼神頓時犀利了起來。

&esp;&esp;如果是大臣的問題,倒還好結局,最多換人就是了。

&esp;&esp;若是上都裡的那些蒙古宗室貴族,直接跟劉宋那邊勾結,開啟城門,那問題可就大了啊,很可能釀成又一場鏖戰整整十多年、動盪南北數千裡的海都之亂!

&esp;&esp;忽必烈原本顧忌著安撫人心,不願去懷疑下屬把事情鬧大,搞得君臣離心離德朝野事態相背,但到了這一步,他必須將一切都查清楚。

&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