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這個人已經活了超過一百歲了,後人用一句詩來形容他:“我聞洪武初,尚遺徳佑民。”
&esp;&esp;洪武,是朱元璋的年號。
&esp;&esp;德佑,是崖山海戰之前的二年所使用的年號。
&esp;&esp;也就是說,這名老翁從宋朝的末年起,活過了崖山海戰,活過了元朝的九十年,一直活到朱元璋開國建立明朝。
&esp;&esp;真 見證了歷史。
&esp;&esp;徐達、常遇春、藍玉:“……”
&esp;&esp;厲害了我的陛下,厲害了錦衣衛,這都能找到!
&esp;&esp;但一旁的文官宋濂,卻覺得這完全沒毛病。
&esp;&esp;找到一個見證者怎麼了,就連咱家陛下自己,也能算半個見證者啊。
&esp;&esp;朱元璋的外公陳公,正是一名當年從崖山海戰倖存的老兵。
&esp;&esp;外公曾在宋軍主帥張世傑麾下效力,戰敗後,隨眾人一起跳海自盡,卻不幸被元軍打撈起來俘虜了。
&esp;&esp;後來,總算找到一個機會逃走。先是一路遊啊遊,回到老家揚州,然後,因為女兒出嫁,又跟著去了安徽鳳陽。
&esp;&esp;他平日特喜歡對自家孩子嘮嘮叨叨,講述崖山舊事。
&esp;&esp;等到明朝開國,宋濂在朱元璋的授意下,寫了《大明追崇楊王神道碑銘》一文,專門來講述這位外公的傳奇經歷。
&esp;&esp;楊王,就是外公的封號。
&esp;&esp;可想而知,朱元璋從小在這位外公的耳濡目染下,對崖山海戰感觸很深,十分地同仇敵愾。
&esp;&esp;崖山一戰,宋亡,神州從此不復漢人衣冠。
&esp;&esp;朱元璋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再開大明漢家天。
&esp;&esp;這是一種蕩氣迴腸的精神傳承。
&esp;&esp;洪武朝的君臣們,因為自身的經歷,對暴元格外厭惡,也是最有動力去奮戰【崖山海戰】副本的一群人。
&esp;&esp;徐達:“臣願為上位分憂,掃滅暴元,匡扶社稷!”
&esp;&esp;常遇春:“臣只需自己一人率軍,定可打得元賊哭爹喊娘,潰不成軍!”
&esp;&esp;藍玉:“臣一定將元將張弘範抓回來,扒皮楦草示眾!”
&esp;&esp;見大家討論得熱火朝天,燕王朱棣聽著心癢癢的,也躍躍欲試。
&esp;&esp;他站起身,大聲說:“兒臣也想請戰!”
&esp;&esp;徐達:嘿,搶活的這就來了?
&esp;&esp;老丈人徐達對小朱棣投去了死亡視線。
&esp;&esp;小朱棣一抖,硬著頭皮道:“兒臣今日能為宋朝守好崖山,以後定然也能守好大明的北平國門!”
&esp;&esp;朱元璋聞言,倒覺得很有道理。
&esp;&esp;他對朱棣期望甚高,希望他未來能夠成為一名賢王,好好輔佐太子朱標,守好北方邊境。
&esp;&esp;將【崖山海戰】副本當成練兵場地,未嘗不可。
&esp;&esp;……
&esp;&esp;天幕再度變化:
&esp;&esp;【崖山海戰副本背景】
&esp;&esp;【大宋,繼大唐之後,再度終結亂世,形成一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
&esp;&esp;【大宋文人多風骨,武人多俊傑】
&esp;&esp;【而官家,多奇行種】
&esp;&esp;【代表者,有驢車漂移大神、大金戰神、粉飾太平封禪主、花鳥天子、求饒天子、投降天子、青樓皇帝等】
&esp;&esp;趙匡胤:“……”
&esp;&esp;這麼多不肖子孫?
&esp;&esp;德昭,爹給你個選項,你自裁吧。
&esp;&esp;【作者有話說】
&esp;&esp;這裡解釋一下,為什麼說宋朝是【形成一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