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是有史以來的程。”
&esp;&esp;小諸葛亮:“哼,就是你給知己讚美「功蓋諸葛」,想要壓我一頭?”
&esp;&esp;姜維:“我的小老師就站在這裡,你現在還覺得王景略「功蓋諸葛」嗎?”
&esp;&esp;苻堅一陣扶額,尤其是對上了小諸葛亮天真明亮的眼,更是心頭一陣發虛。
&esp;&esp;不過,他和王猛之間是何等情深意重,別說少年諸葛亮站在這裡,就是一打諸葛亮疊在一起,他也會堅持聲稱自家景略最強。
&esp;&esp;“那是自然”,苻堅這麼說道,“朕堅決不改。”
&esp;&esp;姜維冷笑一聲。
&esp;&esp;會議就在這種不甚愉快的氛圍中開場了,二人聽說苻堅居然打算在這裡搞漢法變革,甚至還想拉他們入夥,頓時目瞪口呆。
&esp;&esp;“你沒吃錯藥吧”,姜維訝然道,“我們只能在這裡停留小半年,誰家改革不靠三年五載、積年累月之功?”
&esp;&esp;苻堅面色沉靜,抬手細拂過紙上題字:“朕知道,所以朕只能做一個開端——至於接下來局勢究竟如何發展,是火上澆油愈演愈烈,還是蒸蒸日上煥發新生,只能交給命運了。”
&esp;&esp;姜維深為無語:“……不是,你看我像那種會幫蒙元效力的人嗎?”
&esp;&esp;苻堅一振衣袖,沉聲說:“我們不是在幫蒙元效力,而是在為王前驅。”
&esp;&esp;“接下來的亂世終究會走向終結,恢復漢人衣冠、漢家天下,這些佔據主體的蒙古人、色目人不會憑空消失,新生的帝國終究還是要走向漢化之路。朕要用這一次摸索,為後世王朝開路。”
&esp;&esp;姜維神色轉為嚴肅:“願聞其詳。”
&esp;&esp;苻堅將自己給太子真金完善過後的漢化政策一一道來,什麼土斷改革、稅法新修、興辦太學、重振科舉、廣開教育之門、開義老院國家贍養老人,等等。
&esp;&esp;這是一系列極清明有效的政治民生操作,一旦實施步入正軌,足可在最短的時間內保境安民,讓百姓不必再流離失所,大大提高生活質量。
&esp;&esp;而且還輔以大量消除民族隔閡的文化操作,多管齊下,竭盡全力地彌補華夷之間的民族裂痕。
&esp;&esp;“這些舉措好是好”,姜維從頭聽到尾,眉峰緊鎖,“但秦王陛下,我認為,我們並沒有成事的把握。”
&esp;&esp;苻堅望著他,衣袖獵獵,聲音浸沒在長安城中呼嘯的冷風中:“當年伯約你十一次伐中原,難道就真的有把握興復漢室,還於舊都了嗎?今時今日,何不知其不可而為之,護此江山百姓,再度逆向而行?”
&esp;&esp;若一件事十成十會贏,固然可喜,但他的一生中就從未遇到過如此幸運的時刻,每一次抉擇都是在生死豪賭,都在與天對弈。
&esp;&esp;到滄海橫流,山河逆亂之時,還願隻手扛青天者,便可稱之為英雄。
&esp;&esp;姜維沉默了許久。
&esp;&esp;他是一個極端的理想主義者,由魏入蜀若許年,羈旅託身,腹背受敵,縱然國破家亡,希望渺茫,依舊始終沒有放棄,直至身死於亂軍之中。
&esp;&esp;又或者說,不止是他,所有站在了季漢的旗幟下,願意為大漢奮戰至最後一息的人,都是燃燒自我的理想主義者。
&esp;&esp;不圖名利,無懼生死,雖千萬人吾往矣。
&esp;&esp;季漢,便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的皓月當空。
&esp;&esp;這世間唯一能夠打動理想主義者的,那隻能是同樣光輝熾烈的理想。
&esp;&esp;他最終點了點頭,算是應下了苻堅的這樁邀請:“如果丞相他沒有意見的話,我也沒有。”
&esp;&esp;一旁正在影片和小夥伴聊天的少年諸葛亮:啊???
&esp;&esp;滿臉懵逼 jpg
&esp;&esp;諸葛亮他現在還是個十歲出頭的崽,既沒經歷過日後一生的艱辛跋涉、烽火交關,而且依照劉裕對小朋友們一以貫之的保護程度,他這輩子都會順風順水、平平安安地度過,和那些意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