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
&esp;&esp;試想連阿合馬如此忠心耿耿,尚且免不了身首異處,貴族們兔死狐悲,又怎麼可能甘心為忽必烈賣命?
&esp;&esp;一時之間,朝野暗流湧動,有人野心勃勃,直接想對帝位下手,有人為自己處身立世謀後路,暗中聯絡阿里不哥,還有人連夜出逃離開上都,準備投奔正在西征的蒙哥部隊。
&esp;&esp;不過,雖說眾人心思各異,但礙於忽必烈的血腥手段,一時倒也無人敢輕舉妄動。
&esp;&esp;忽必烈對此毫不在乎,在他看來,他已經達成了搞錢的目標,下一步就是繼續發展軍事,平定動亂。只要他在上面壓著,這群人根本翻不了天,再大的異心也只能憋著。
&esp;&esp;觀眾們不禁就要問了,不是吧,忽必烈究竟哪來的自信?
&esp;&esp;總而言之,忽必烈現在自信心爆棚,覺得自己又行了,上朝走路時都走出了六親不認的步伐,不顧丞相安童等人的勸阻,決定再派大將阿術率領四十萬大軍南下,鎮壓占城,剿滅海盜。
&esp;&esp;阿術在真正的歷史上,是元朝一百年間戰績最輝煌的名將,從西征到南行,一生征戰大大小小一百五十餘場,從未敗績,而且人品可靠,是這段時期唯一由始至終從未進行過屠城的人。
&esp;&esp;在之前的數個參賽者副本中,譬如岳飛的劉宋帝國副本,阿術都在兵敗後選擇了自盡,為國盡忠,至死不願歸順新朝。
&esp;&esp;如今到了倒流歷史時空,他同樣是帝國名將,多年來鎮壓了不少地方起義和蒙元本土反抗勢力,戰功赫赫。
&esp;&esp;故而,忽必烈對於本次派阿術出征充滿了信心,把人送走之後,就坐在金鑾殿裡等待捷報傳回了。
&esp;&esp;不過鑑於之前那麼多次的車禍事件,他最終還是決定穩了一手,沒有將佈防在各地的守軍撤走,而是在北方民間又招募了四十萬百姓勞役,充作軍力,讓阿術帶著他們南下。
&esp;&esp;雖然說都是沒上過戰場的市井小民,但阿術你可是名將啊,練兵還不是手到擒來?
&esp;&esp;忽必烈信心滿滿,將四十萬大軍交給了阿術,其中還夾雜著他本來的老部下二萬人。
&esp;&esp;不得不說,這個忽必烈還是太年輕,圖樣圖森破了,沒有經過多年的軍旅歷練和朝堂沉浮。
&esp;&esp;而且他本來也只是個藩王,因為成宗皇帝無子才勉強即位,撿了個帝位大餡餅,壓根沒受過什麼正兒八經的帝王訓練。
&esp;&esp;縱然忽必烈本來的出發點是好的,每天也在頭懸梁錐刺股,勤奮工作,拯救帝國,甚至於有時通宵達旦,片刻不敢歇息,然而好好的軍事措施被他這麼一實施,完全走向了截然相反的方向。
&esp;&esp;且不論大量抽調民役,會在民間引發怎樣可怕的動亂,光是戰場上就壓根贏不了。
&esp;&esp;朝堂中也有明眼人看出了問題,元朝畢竟統治了近百年,國之將亡,豈無忠臣?
&esp;&esp;面對忽必烈如此荒唐的行徑,有老臣當場撞柱死諫,血濺三尺,不料忽必烈心腸剛硬,連眉頭都沒皺一下,直接叫人將他拖下去埋了,而後便在血腥味瀰漫的殿堂中繼續開朝會。
&esp;&esp;他面帶笑容,對著阿術說:“大將軍啊,朕相信你的才華,你一定可以帶著他們大勝歸來的。屆時,這四十萬人就不是普通的民眾勞役,而是一支所向披靡的鐵軍了。”
&esp;&esp;以戰養戰,以戰練兵嘛,他覺得自己的思路完全沒毛病!
&esp;&esp;阿術:???
&esp;&esp;他完全t不到忽必烈的點,加上這段時間的帝都血影變幻,他只覺得心寒齒冷,認為忽必烈要準備對他下手了,但又忌憚他的戰功不好直接動手,所以才選用了這種方式。
&esp;&esp;帶著新兵上戰場,而且還是遠征,分明是打算直接讓他去送死!
&esp;&esp;忽必烈再三催促阿術出戰,阿術滿懷悲憤之心,視死如歸地踏上了刑場……啊不是,戰場,水師大軍飛快地駛向了占城。
&esp;&esp;……
&esp;&esp;陸秀夫認為,這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