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靈溪觀中的孩子,皆是那場災情生還者的後嗣。”
&esp;&esp;“若無崔公,亦無靈溪。”
&esp;&esp;話音甫落,靈溪感恩戴德,朝著蘭殊又是一拜,同她細細說出了崔墨白當年是如何親自領著糧車,如天神一般來到越城,救濟他們。
&esp;&esp;蘭殊頭一回聽到他人明言談及父親,口中含滿了讚譽之詞,不經意溼潤了眼眶。
&esp;&esp;蘭殊擦了擦眼角,覷了秦陌一眼,不敢忘卻正事,再度詢問起那把萬民傘的下落。
&esp;&esp;靈溪短促的沉默,看了他倆一眼,道:“那傘就在後山,儲存得很好。”
&esp;&esp;秦陌道:“後山哪裡?”
&esp;&esp;靈溪輕吐了一口氣,“後山,崔公廟。”
&esp;&esp;蘭殊雙眸微睜。
&esp;&esp;靈溪站起了身,似悵然似欣慰地笑道:“外人皆以為我這只是當地一個旁門左道的小觀,可越城的一代老人,卻都知我這兒,是崔公廟。靈溪從初始到現在,都不過是崔公的守廟人。”
&esp;&esp;原來,當年崔墨白落獄處斬,成了罪人,越城的百姓卻十分感恩他的義舉,心心念念想給他建一座廟宇。
&esp;&esp;可罪人是不允建廟的,他們想揹著朝廷,偷偷供奉一位斬首示眾的罪臣,只能尋一個不易被發現的偏僻之處。
&esp;&esp;靈溪自小修道,會看風水,便主動站出了身,提議幫崔公尋建廟之地。
&esp;&esp;兜兜轉轉,她來到了地處浙江邊沿的舟山島。
&esp;&esp;靈溪落腳在了桃花山,假借仙神下凡之說,實則佔山看守,幫助百姓偷偷祭奠崔墨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