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嬸和吳嬸還說的挺起勁,王玉瑩也聽的挺高興。
雨水就一點不關心這東西,畢竟她可是四合院裡唯一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主,小腦袋瓜聰明著呢,知道這什麼破文明大院和她一點關係沒有,她是一點利都佔不到。
何雨柱也是抱著丫丫,和她一起在那糊著火柴盒。
別說這糊火柴盒還需要一點技巧的。
先從街道辦領到紙條紙片、小條(有摺痕的木片)、大板(有摺痕的火柴封套紙板)、商標和漿糊料(米糠和麵的混合物)後,首先要打漿糊。
打(熬製)漿糊看似簡單,卻有很多說道:漿糊要打得不幹不稀、黏稠適度。
在糧食緊張的時候,一些精於算計的家庭甚至會盡量節省漿糊料給家禽當飼料。
打漿糊還要注意不能起泡,不能出疙瘩,否則會影響貼上效果。
在漿糊打好後最先粘小底兒。這年代糊的火柴盒都是抽屜式的,所謂小底兒就是由小條合圍的抽屜盒,小條外用紙條、小紙片粘牢密封。
這道工序先要打小條,就是把成捆的小條拆捆,然後透過按壓加深摺痕;隨後把紙條拍成一行(通常是12個)放到一個大一些的平面上,刷上漿糊,再將小條粘到紙條上,再逐個取下,把它圍到蠟模子(大小如32開書的底板上突起一個火柴盒大小的蠟塊)上成型,放上底襯的小紙片,將小條周圍的紙片堆折貼到紙片上(紙條比小條長且寬)。
這樣一個小底兒才算完工了。
粘好的小底兒會放在一個大簸箕裡晾乾,然後取一個小底兒,放到火柴盒外套的紙板上,按摺痕捲起外套,在交接處刷漿糊粘牢,再貼上商標(俗稱小票),放到簸箕裡晾乾。這個工序被叫做卷大板。
晾好的火柴盒先要碼放在一個大托盤裡捆紮,數盤火柴盒再摞放打捆。這樣打好捆的火柴盒送到街道辦,街道辦再送到火柴廠臨檢。
火柴廠的有關人員會以貼上的美觀程度和牢固程度給火柴盒分等級收貨,不合格地則要返工。
何雨柱現在做的就是最簡單的貼商標。
這糊十個火柴盒才一分錢,一百個才一毛錢。
一個肉包子也才五分錢。
所以吳嬸答應丫丫糊一百個火柴盒,給她買一個肉包子,屬於剝削勞動人民的血汗錢。
何雨柱覺得這事應該嚴厲譴責一下吳嬸子。
“丫丫,肉包子好吃嗎?”何雨柱笑問道。
“好吃,可好吃了。”丫丫在何雨柱懷裡笑著說道。
“那你現在糊了幾個了啊?”
“啊?不知道啊,媽媽說這裡糊完了就算是一百個。”
丫丫指著面前簸箕裡的一堆還沒糊的火柴盒,說道。
丫丫需要做的是貼商標,小孩子手小,貼這個還挺快的。
就看見小丫頭,不停地彎腰、直腰,認真地糊著漿糊,貼上商標。
一直重複著這項工作,丫丫一句廢話也沒有,唉,好懂事的孩子。
何雨柱愣了一下,是啊,又不是就一道工序,把最簡單的交給了丫丫,糊完這裡的火柴盒算一百個,其實也差不多吧。
想了想算了,還是幫小丫頭刷漿糊吧。
可惜小丫頭不領情,一會兒說何雨柱的漿糊放多了,一會兒又說放少了,後來直接讓他來貼商標。
何雨柱能怎麼辦呢,貼唄,別說這貼商標啊,有癮,貼完一個還想貼一個,何雨柱也是越貼越快。
一下一個,一下一個,何雨柱和丫丫合作的還行,完成了一加一大於二的壯舉。
很快倆人就完工了。
“丫丫,記得肉包子買回來,可得分你柱子哥哥一半,我可是幹活了。”
何雨柱笑道。
“好。”丫丫笑著答應了。
“幼稚!”雨水吐出一句,慢慢地拿起一個火柴外盒粘了起來。
所有人都笑了起來。
何雨柱覺得這麼多人做的話,一天下來,怎麼地,也能做個一千個吧,不然有點太不值了。
一千個才一塊錢,這麼多人分,人均一毛多一點。
唉,看來做零工也不是容易的事啊。
何雨柱也沒去問吳嬸有多少個,但何雨柱估計不會太多,應該是沒有一千個的。
當然不排除吳嬸家裡還有很多,零活終歸是零活,總有幹完的時候。
……
又過了半個小時,火柴盒終於做完了